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5日发布,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力挺农村创业,补贴、财政支农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补齐农村农业短板,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将给农村带来真金白银实惠。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2017年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和财政上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尤其是可以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意见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范围。
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在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建设。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对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快完善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研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
改革板块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关系,实现三大激活。激活市场。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一号文件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举措,通过机制创新,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一号文件提出系列政策举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业创新。
有人提出,国家财力紧,还要不要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业农村大势稳,基本面好,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都不能变,力度都不能减。
首先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在培育新动能上做文章,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今年一号文件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
虽然当前财力紧张,但三农支出不能减,一方面确保增量,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整合,一号文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撬动就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吸引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一号文件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总之,通过多措并举,确保“三农”投入不减。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允许试点区域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在相当程度上破解了新型农业主体和传统农户难以向金融机构提供抵押担保物导致贷款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政策瓶颈。
2016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农民住房财产权*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农村土地和房屋均可向银行抵押贷款。人民银行发布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
土流网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服务,打破新型农业主体与传统农户融资困境,盘活农村金融资产,新型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凭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土地经营权证或已备案的流转合同,申请抵押贷款,通过土流网,银行,担保/保险公司三方审批后,签订抵押贷款合同并办理相应的手续,最后由银行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