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黄家窑村的苹果园里,黄家窑村村民李芳霞与自己的邻居正在忙着给土地施肥。她指着大片的果园告诉记者,她们家总共有二三亩地,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她一个劳力,所以地大都荒着。去年将土地租给了兴丰果业园区,每年的租金差不多要1000多元,再加上平时闲暇时在园区打工,每个月能挣七八百块钱,一年的收入将近10000元。
像李芳霞这样,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再打工挣钱的农民,大像山镇就有差不多120人。甘谷县农业局副局长刘晓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37266亩,其中转包面积1554亩,转让面积14356亩,互换面积1535亩,出租面积19921亩,涉及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达15000余人。
甘谷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过于零散再加上劳力少不利于耕作的状况给农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浪费。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甘谷县采取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规模经营的办法,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工作步伐,大力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许多农民成了令人羡慕的“多薪族”。
“种地一年没收入,到头来还亏本。而且我们年龄也大了出门打工不方便,现在在家门口的果园打点零工,就地挣点钱,挺好的。”六峰镇蔡王村村民王新娃如是说。
通过努力,甘谷县逐渐形成了市场化、多样化、规模化和主体多元化的土地流转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形成了多种模式共同经营的产业结构,对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甘谷县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王平来说:“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土地向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和龙头企业、种田能手集中,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另外,通过土地流转,有效推进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培育了特色优势农产品,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就是通过土地流转,使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向城市、小城镇集聚,务工经商,创业置业,谋求长远发展,解决了农民转移难的问题,加快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