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土地的饥渴,一波又一波的拿地高潮始终贯穿于2016年全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在土地单价和总价上,全国共诞生了318宗最新纪录。这一数字史无前例。
相关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2016年1-10月,一线城市住宅类土地合计供应建面为1278万平方米,仅占观察的百城总供应面积的3.45%,处于历史低点。这表明一线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很多房企甚至不惜以较高的溢价率在一线和核心二线拿地。
土地市场的狂潮和楼市的热潮同步而来。土地资源的愈发珍贵,加速了房企对土地,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资源的争夺。追涨土地市场、拿下高价地块,究竟是企业加速发展的助推器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在2017年,龙头房企将坚持回归一二线的策略不改变。这意味着,核心城市土地竞争愈加激烈。
加大土地供应,势在必行。按照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增速明显放缓。自2016年7月至今,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同比持续为负。
兵贵神速,对于土地的调控,已经开始。供地计划的调整是一大重要方面。在热点城市合肥(楼盘),未来连续三年的供地总量将达到32500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了强调,要扩大土地供应,使新增土地供应量与城镇化进程相匹配。此外,国土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也表示,在把握去库存主基调的思路上,既要推进库存压力较大城市土地供应计划的调整,以利于达到库存消化的合理周期,也要稳定热点城市的市场预期。
增加土储并不足够,在供给端发力也要进行。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了两点:一是“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二是“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那么,还能从哪儿获得土地?盘活被浪费的工业用地,也是不少专家们的共识。
存量土地的潜力此前曾被忽略,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城市工业用地占存量建设用地的比例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占比15%左右,特大城市占比仅6%左右。至于如何盘活,中央也给出了一大药方—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庆幸的是,在北京(楼盘)和上海,这样的盘活已经在开展。
两成居民预计未来3个月要买房
12月29日,央行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下个季度的房价,有26.9%的居民预期“上涨”;50.1%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的居民预期“下降”;13%的居民则认为“看不准”。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20.1%,较上季度提高了3.8个百分点。
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是央行自1999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制度。每个季度在全国50个(大、中、小)调查城市、400个银行网点各随即抽取50名储户,全国共2万名储户作为调查对象。在分析人士看来,从这个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尽管今年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大涨,但目前居民购房需求依旧旺盛。
2016年初,楼市开始回暖,京沪深三大城市率先领涨,深圳新房均价一举迈入5万元大关。随后,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房价也开始上涨。紧接着,南京、厦门、合肥、苏州等城市轮流引领房价上涨,到了8月,全国房价更是呈现同比普涨态势,在纳入国家统计局范畴的70个城市中,房价上涨的城市占比超过八成。
房价的大涨引发监管关注,有统计显示,自从9月30日开始,全国各地已有超过24个城市出台了50多次楼市调控措施。持续加码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多地房价已经趋于平稳。
在2万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城镇储户中,52.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43.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较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3.9%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关于物价感受,44.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下降了5.6个百分点。对于下个季度的物价,37.3%的居民预期将“上升”;46.2%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5.9%的居民预期“下降”。
另外,根据四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6.9%,较上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51.7%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较上季度提高7.2个百分点;47.3%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度下降7.5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29.7%,较上季度的判断提高2.8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53.7%,较上季度提高7.2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7.5%,较上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9.2%,较上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5.5%,较上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2.4%和52.9%,较上季度分别提高1个和0.9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6.6%,较上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