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山东网
双杨镇法家村土地流转后成为农业工人,既有每亩每年15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月还可拿到1500元的工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使耕种有困难的家庭能及时找到土地流转出路,既避免耕地撂荒,还能获得更多土地流转收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经过今年的探索和实践,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淄川:土地流转“流出”规模效益
“这几天正在翻地,准备种植杂粮和蔬菜呢。”山东省淄博三棵树家庭农场场长李德荣说。去年,他从上岛坪等村农民手中流转107亩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种植蔬菜、杂粮等各种绿色农产品。太河镇上端士村李春敬流转土地5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了新品种核桃树,并实行蔬菜、中草药等矮杆作物立体种植。双杨镇藏梓村15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并种上了核桃,成了名符其实的核桃种植专业村。双杨镇法家村流转土地220亩建成了生态采摘园,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等30多种蔬菜,市民可自由采摘。
近年来,淄博市淄川区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通过进一步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有力推动了农户承包地的有序流转,提高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初显。他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断创新举措,引导农户合理有序流转,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流转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今年计划流转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2万亩。“通过流转,土地可配置到最能发挥其效益的经营者手中,进一步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淄川区农业局局长战振庆说。
据统计,淄川区土地流转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农户家庭承包地有2.9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0%;流转前有2.9万余农户在耕种,而流转后仅有117个经营主体在耕种,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013年,淄川区小麦收获面积14.74万亩,平均238.5公斤/亩,同比增长1.5%,收获玉米21.4万亩,平均379公斤/亩,同比增长0.8%;农民人均纯收入14283元,同比增长12.4%。
规划先行 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淄川区针对全区人均承包面积少,承包地块分散,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实际情况,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列为全区农业“一号工程”,并提出每年流转土地的面积不低于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0%的工作目标。通过下达流转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考核奖惩,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驶向了发展的快车道,为全区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不变。二是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业用途不变。三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不损害农民承包权益原则。四是坚持规范有序流转。五是坚持“集中、规模、增效”原则。把土地流转与全区农业重点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规划结合、引进工商企业经营主体与缴纳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等相结合。
投入95万元,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对全区农业资源和发展优势进行深入调研,科学编制《2013-2017年全区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要素之一,土地流转严格按照战略规划要求,注重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龙泉镇依托省内唯一拥有山东省整建制富硒产业镇和山东省天然适硒区域镇两块金字招牌的优势,规划了山东省万亩天然富硒产业园项目,总面积1.75万亩,其中主园区占地10000亩,按照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蔬则蔬、宜畜则畜的原则,根据功能划分为富硒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富硒设施农业示范区、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推广区、富硒休闲旅游采摘区、富硒杂粮种植区、富硒畜牧养殖区6个区。依托金毫相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实力客商。今年已有4家企业洽谈,流转土地1400亩,目前,相关土地流转手续正在办理中。
政策助推 引导土地规范流转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明晰农村产权关系,保障个人土地的合法拥有权。出台《淄川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和《淄川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考核细则(试行)》,下达土地流转任务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镇、街道、开发区土地流转中心当年每组织同一单个规模经营主体新增连片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经区考核验收后给予每亩50元的财政奖励,提高基层服务机构工作积极性。出台《淄川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对流入方新发展核桃种植连续扶持三年,第一年每亩补助300元,第二、三年每亩各补助200元;对流入方当年连片种植樱桃50亩以上的,享受核桃种植扶持政策;对流入方新建冬暧式蔬菜大棚的10个以上的,每个大棚补助3000元。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对流转合同文本、合同签订手续、合同审查备案、信息平台建设等进行梳理和规范,依法、自愿、有偿推进土地流转。
项目承载 引导土地重点流转
将土地流转与全区25项农业重点工程、5万亩鲁中优质核桃基地、5000亩淄河滩有机农业连片示范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相结合,以项目带动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使过去不适宜种植、土地产出率不高的土地资源有效升值,变成土地资本,形成项目建设和土地增值增效的双赢局面。通过项目带动土地流转主要流向经济效益较高的非粮食种植作物。
双杨镇藏梓村作为淄川城区的近郊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由于土地瘠薄,对于以种粮为生的村民来说,日子过得并不富裕。2002年开始,村书记许魁在自己的12亩自留地里开始试种核桃,2006年就进入盛果期,亩产达到1800公斤,鲜核桃卖到4元钱一斤,且供不应求,价格是种粮食的30多倍。他又流转30亩土地栽种上核桃,同样获得丰收。价值的杠杆是无声的命令,核桃的收益激发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许魁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手把手地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到2012年,全村1500多亩土地流转,全部种上了核桃,成了名符其实的核桃种植专业村。许魁还于2012年专门注册成立了淄博市核桃协会和淄川区梓橦山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对核桃种植会员的技术指导、信息服务。许魁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种植核桃60株,三四年后就全部进入盛果期,每棵可结鲜核桃360斤,一亩地就可收入15000元。而且是合作社敞开收购。同时,对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每亩每年还给予50斤面粉、20斤大米的补贴,对入社的会员,免费提供苗木。协会还聘请了专门的林业技术员,免费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用于粮食种植0.7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9%;用于林果种植2.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0%;用于花卉、苗木等其他项目0.8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1%。
创新机制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健全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成立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近200平方米的规范柜台式服务大厅,落实专职人员3名;12家镇、街道、开发区相应挂牌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421个涉农地村居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并配备421名土地流转信息管理员,解决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问题。
依托区、镇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大厅交易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两级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并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流转交易,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安装土地流转管理软件。及时为流转双方提供有关供求信息、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为流转双方交易提供便利。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全区土地流转资料的实时查询和全程监督,确保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完善监督指导机制。对镇、村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印发《淄川区农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对流转合同文本、合同签订手续、合同审查备案、信息平台建设等进行了梳理和规范,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对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示范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在项目建设、资金支持、营销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与扶持。探索实施小额贷款、大型农机具和农资购买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并加强农民的转移培训,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推进土地由被动流转变为主动流转。目前,全区流转的土地主要流入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流入专业大户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5%;专业合作社0.9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3%;农业企业0.6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3%;流入其他经营主体0.6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5%。
作为淄川区首家家庭农场三棵树家庭农场,坐落在淄川区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上岛坪村,现有土地106亩,荒山5000多亩,主要种植核桃、樱桃、苹果、梨等果树,韭菜、甘蓝、西葫芦、黄瓜等三十多种蔬菜,以及玉米、谷子等十几种粮食作物。去年李德荣从上岛坪村160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70亩,从周边村庄流转土地36亩,并承包了村内花果山5000亩。他们不仅按农村生产队格局将土地划分为井冈山、延安、大寨、遵义、韶山、长征路等6个小队,全部使用土杂肥种植蔬菜、林果,还将农村石磨、土灶等移植到家庭农场中。每年4月,三棵树家庭农场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事节,市民在这里干农活、做农家饭,还认知各种农作物,体验种植采摘、摊煎饼、包水煎包等做农家饭的乐趣。同时,农场推出了土地认养活动,由认养者指定种植项目,农场负责管理,收获归认养者。“我们这里有锄、镰、锨、镢等各种农具,市民可以进行体验式劳动;也有土灶、鏊子、筲等农家做饭工具,他们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做农家饭的乐趣。”据农场场长李德荣介绍,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体验原始的田园生活,他们把葫芦做的瓢、高粱穗做的炊帚、荆条编制的框、玉米缨做的坐垫等用品全部摆放在农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