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作为长江流域的典型资源性产业,作为“千湖之省”湖北的特色优势产业,如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破解制约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的跨越,已经成为全省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对全省渔业发展优势、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路径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真思考。
准确把握现阶段湖北省渔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
淡水是湖北省最大的优势资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渔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实现了从“吃鱼难”到“有鱼吃”再到“吃好鱼”的“三级跳”的跨越。“十二五”末,全省淡水产品总量455.89万吨,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渔业养殖产值1032.27亿元,占全省大农业产值比重达16.11%,挤进“千亿元”俱乐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179.5亿元,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双千亿生态产业”目标。
当前,渔业供给总量充足,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产业竞争力不强、养殖布局不够合理、传统大宗水产品供给过剩,面临产品结构优化、消费升级等新问题。可以说,湖北省渔业发展到了历史拐点,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未来渔业发展的方向是:渔业要成为湖北省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产业。
扎实推进湖北省渔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以“打基础、管长远”为目标,加快推进渔业设施装备现代化建设。一是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菜篮子工程”,鼓励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高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二是按照“大宗种业做大、名优品种补短”两条腿走路的思路,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种业。三是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逐步形成平原湖区规模渔业、丘岗山区特色渔业、江河湖库增殖渔业的新格局。四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以坚持“养出来”与“管出来”为着力点,加快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以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为重点,加快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渔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二是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创建,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开展清洁生产、生态养殖,不断优化水产养殖产地环境,从源头上解决水产品“产出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三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全面加强基层特别是县乡基层监管体系,着力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水产投入品、苗种生产、养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严格执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三)以“压减过剩产能,优化供求结构”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通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适度调减“四大家鱼”等过剩品种,大力发展小龙虾、河蟹、黄鳝等特色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及时研判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为养殖户提供更多有用的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生产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水产品。深化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来拉动消费、引导消费。供给和消费两端发力,品种、品质、品牌、品味共同发展,推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以“打非治违、资源养护”为重点,加快推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依法依规,全力推进湖库拆围工作,推行“人放天养”,发展增殖渔业。二是加强渔业队伍规范化建设,严格禁渔期管理,积极开展打非治违、绝户网清理等专项行动,保护渔业资源。三是进一步规范渔业养殖行为,依法取缔珍珠养殖,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围栏围网养殖、投肥(粪)养殖,严格投入品管理。四是完善捕捞渔船控制制度,捕捞渔船“只减不增”,鼓励和引导渔民减船转产,降低捕捞强度。
(五)以“种养结合、互联网++、渔旅结合”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发挥水稻、水产两大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力争“十三五”末达到600万亩。二是推进“互联网+现代渔业”发展,加快物联网、自动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与示范,大力发展智慧渔业和水产品电子商务。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把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转化为休闲旅游的好产品,推进渔业同旅游、观光、餐饮业结合,发展休闲渔业、体验渔业、都市渔业,真正实现产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
(六)以“渔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一是积极探索完善水面流转经营机制,依法有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和入股等方式流转水面经营权,推动渔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鼓励渔民以多种形式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渔业合作组织有效对接,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与“多赢”的发展格局。三是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向渔业,鼓励龙头企业向渔业优势产区集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引导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切实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能力建设,构建以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产学研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