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市场

要盘活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

2014年03月07日 10:07来源:点击量: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每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都把其列为首要问题,农村的稳定对于和谐中国建设举足轻重;农民增收,标志社会快速发展;而农业的丰收,则让我们的经济建设没有后顾之忧。”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在委员驻地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的五大矛盾,导致形成了大量的土地撂荒,这也直接关系到今后“谁种粮”的问题。

    一是小农经济与规模化农业的矛盾。在我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人多地少、土地不能连片集中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普遍现象。

    二是小农经济与劳动力差异的矛盾。我国近2亿的农户,约6亿人口还要依托农业获取收入,依托村庄进行生活。绝大多数农户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贡献给了城市,使得大片农地缺乏青壮劳力,甚至造成大片抛荒,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农村随着老一代农民的逐渐消失,没有了“庄稼把式”,将来“谁种粮”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三是城市扩张和与农争地的矛盾。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规模要发展、扩大,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来完成大工业化进程,占用大量优质农地将是不可避免(尤其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粮食问题就凸现出来,严重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安全。

    四是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矛盾。我国30年来的工业化进程中,在环境方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空气、河流、重金属、城市垃圾以及劣质农药、化肥等污染,我国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农药,污染已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严重挑战。

    五是市民化生活与农民身份的矛盾。大多数在城市的“农民工”,大都丧失了农民的种粮技能。

    “我们应该在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改革的建设中,利用政策、市场、投资等三方面引导,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谁种粮’和解决好土地撂荒问题。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打好基础。”孙太利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在推进农村改革中,通过政策引导(税收、财政、土地、资源等),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是政府应通过市场引导,鼓励具有一定资金规模、产粮大户、养殖专业户扩大规模,逐步形成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向农业现代化迈进。鼓励多产粮,多出农产品[0.00% 资金 研报],对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

    政府应规范法规、条例,允许农民宅基地、农地有偿转让、出组、抵押等。通过有偿转让、流通等手段,盘活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

    三是政府应通过投资引导,使社会资金向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加工方面,向农业高科技创新、机械化、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向建设大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倾斜,发展高效环保农业。

    四是为防止土地撂荒现象,农民要实行两证制,即农民要有《上岗证》和《土地使用证》。上岗证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要进行技术培训,要晋级“农艺师”“园艺师”,“畜牧师”等。《土地使用证》要每年验证,农民种养什么一是要申报,二是要考察,以便计算农业补贴和进行生产指导,在考察中发现与申报不符或土地撂荒,要调查原因,对于确实无人耕种的土地,由乡镇一级代为管理,转租他人代耕,3年后经乡镇核准吊销原有《土地使用证》,该地块变更为政府所有。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