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农网
春耕备耕在即,记者在右玉采访时,见到了北崔家窑村村民赵金,他告诉记者,“去年,我耕种了其他村民闲置的34亩土地,种植玉米,一年下来,光景不错,净收入2万多元。”而这,仅是右玉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尝到甜头,赚钱致富的一个缩影。
在县城南边的白头里乡野场村,田沃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郝凡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一个人经营着2100亩土地。据郝凡介绍说,去年,村民种马铃薯一亩地的收成在1000公斤左右,而他的地每亩马铃薯的收成在3200公斤,一亩地的产量差距在2倍以上,经济效益也差距悬殊。同时,一些流转给郝凡土地的村民还在郝凡的合作社打工赚工资,成了专职农业工人。村民龚富一家3口在农场忙时打工,可收入3万多元,加上土地租凭及其它所得收入一年可收入5万多元。
像赵金、郝凡一样,去年,马营河村村民靠土地流转种植萝卜也着实火了一把。村民郝亮向记者介绍说,去年年初,在县级包村领导的帮扶下,马营河村商讨出台了惠及全村百姓的土地资源方案。在这份方案中,杀虎口旅游区党委牵头进行土地流转规划,争取资金进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每年保证农民租金不少,务工收入不少,确保农民的利益。同时启动重大资金使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确定资金用途,保证资金更好地服务群众。年底,马营河村的胡萝卜每亩的实际纯收入可达1770元,较以前单户种植土豆每亩最高收入600元,增加了1170元。村民只萝卜一项,人均可增收3507元。通过流转土地,马营河村家家户户收入翻了好几倍,真正享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
现如今在右玉县委、政府的引导下,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纷纷以各种形式进行流转,农民放下锄头,从原有的土地上解脱出来,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合作社、公司的股东或专职农业工人,既活跃了农村经济,也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