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上

2016年11月07日 09:01来源:益阳市农业委点击量:0

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益阳市农业委员会
2016年5月

“十三五”是我国“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四化两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市大湖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全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根据《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上

第一章  充满信心  把握发展新常态

一、发展成绩与经验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农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建设。

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预计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58亿元,年均增长10.6%。预计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突破250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10万吨,年均增长0.85%,粮食总产实现“十二五”连增。优质稻率、粮食加工率和规模生产水平均稳居全省第一。蔬菜、油料、茶叶、瓜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健康发展,预计2015年,产量分别达到353万吨、24万吨、6.8万吨、4万吨和3.5万吨,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65%、18.8%、9.7%、14.3%和107.7%。安化黑茶迅猛发展,成为山丘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全市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预计2015年肉类、水产品和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40万吨和14万吨,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6.4%、40.5%和45.8%。水产品增幅稳居全省首位,“淡水鱼都”名副其实。

2、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养比例、粮经比例结构逐步调优,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增长。种养比例由49.3:50.7发展到45:55。粮经比例由50.8:49.2发展到40:60。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1.85:1。优质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调整优化湖区、丘区水稻和山区旱粮规模种植,城郊区特色蔬菜种植,湖区、库区水产健康养殖等一系列农产品的布局和开发,逐步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种养发展产业带。

3、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规模化生产良性发展。全市耕地流转面积197.7万亩,耕地流转率49.7%,流转率居全省第一。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14531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2%,提高7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509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682个。注册家庭农场2642家。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 “十二五”期末,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305家,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家,14家和45家。预计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740亿元,比2010年增加443亿元,年均增长20%。年加工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0家,超5亿元企业2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规模企业加工产值占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8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提高20个百分点。休闲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桃江县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打造较大规模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2个,创建星级休闲农业企业27家,实现营业额15亿元。

4、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良种、良法普及运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预计到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5%,比“十二五”末提高2.5个百分点;猪、禽、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由“十二五”末的95%、90%、40%和60%提高到97.5%、93%、50%和66.5%;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80%,提高5个百分点。耕地地力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68.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800多万亩次以上,每亩节本增效83元。完成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37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4%。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训农民20万人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化扎实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市争取购机补贴6亿多元,带动农民投入15亿多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10万千瓦,年均增长5.6%,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8.5%,比“十一五”末提高14.5个百分点,其中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比“十一五”末提高11.3个百分点。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力提高。通过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规模化健康种养、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抽检监管力度等措施,积极介入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确保了 “舌尖上的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市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1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34个;创建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127个,建设规模271.5万亩;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户)10个、省级3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示范面积30万亩。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254个;稻谷、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瘦肉精检出率为“0”,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7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00个,湖南省名牌产品28个,中华老字号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6、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市先后获得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区县(市)称号,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等13个示范村先后获得省政府授牌,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或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农村清洁工程强力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6亿多元,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长效保洁机制,探索建立了“四能”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全市行政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7、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5.9万人脱贫,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53.2万下降到28.82万人,减少24.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14.96%下降至8%。重点县安化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610元增加到5780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2元,增长6795元。

“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五年。在取得成效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立足惠民生,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二是必须立足保供给,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必须立足调结构,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必须立足转方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成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度融合、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新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社会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

二是自身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经过“十二五”努力,我市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推广水平明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已申报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惠农政策支持更加有力。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益阳作为主战场,将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是农业改革创新更加深入。益阳作为全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改革创新步伐,大力创新农业发展制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

一是农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账太多;物质装备水平不先进,农业水利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二是农村生产要素缺失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凸显。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吸纳社会投入能力不强。

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减小。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个“天花板”,农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下降。

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注重农产品数量的持续增加,忽视资源与环境的有效保护,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导致了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

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创新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与时俱进  确立发展新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农业改革试验为主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强化设施装备、科技信息、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支撑,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扎实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坚持循环生态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广农业节能减排,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规模集约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动力源泉。必须加大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财政支农保护政策等九项改革试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五)坚持对外开放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对外开放,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实现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

三、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五个转变:
一是实施农业改革战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从城乡分割、自成体系向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大格局转变。

二是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推进农业与关联行业间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的交叉渗透和优化重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各环节紧密联系和一二三产业高度一体化发展转变。

三是实施主体提升战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兼业化家庭式小规模分散生产向专业化合作式适度规模集约经营转变。

四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农业发展方向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生产素质、管理创新与物质投入有机结合转变。

五是实施服务支撑战略。推动农业服务从单纯依靠政策公共服务向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农业服务体系转变。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发展指标为:

——农产品供给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180万亩,总产量500万吨;优质生态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15万吨;水果、中药材等产品供应稳定增加;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20万吨、50万吨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70%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标一品”农产品生产基地40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产量占农产品总产量的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 2.5:1 ;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4 %。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7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程度。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培育种养大户5万户;家庭农场1万户;农民合作社4000家,入社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60%以上;年产值过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耕地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65%以上。

——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水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以下。

——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50%以上;100%集镇的生活垃圾和95%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新农村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个左右美丽乡村,85%以上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第三章  优化布局  构建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围绕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草地及水域资源,突出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做大做强粮食、蔬菜、油菜、生猪、水产等主导产业;茶叶、中药材、水果、家禽、草食动物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聚集。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现代物流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有益阳优势的粮经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一)种植业

主攻方向:围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主要农产品满足供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粮食、油菜、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5大优势产区建设。

发展重点:大力推行“两个全面创建”和“六个加快推进”。全面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大力推广“四双攻关”模式,逐步实现优势产区全覆盖;全面开展菜、茶、果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努力实现生产资料统购统供、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重点地区全覆盖;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现优良品种大提高;加快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逐步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推进科学抗灾减灾,努力形成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1、粮食。坚持稳定面积、规模生产、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以南县、大通湖、沅江、资阳、赫山、桃江为重点,建设26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安化、桃江为重点,建设50万亩优质旱粮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62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550万亩左右,旱粮7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保持250万吨以上。

2、油菜。坚持“扩面、提产、增效”。以南县、沅江、桃江、安化等为重点,建设18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至2020年,力争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万亩,总产28万吨。

3、蔬菜。坚持生产、加工、流通相结合,做优产业,做响品牌。以赫山、资阳、沅江、南县、大通湖为重点,建设10万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和100万亩放心蔬菜基地;以安化、桃江为重点,建设30万亩野生菜、笋竹和食用菌等蔬菜基地;以南县、大通湖、沅江为重点,建设30万亩外销商品蔬菜基地;以沅江为重点,建设45万亩芦笋生产基地。推动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加快冷链储藏运输建设,保障供应总量平衡,季节均衡,区域和品种平衡。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80万亩,年产量500万吨。

4、茶叶。坚持推进基地、品牌、市场、科技、文化五大建设,做强产业、做大品牌。以安化、桃江、赫山、资阳为重点,建设60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安化红茶、桃江绿茶品牌开发和安化黑茶品牌资源整合,大力实施茶旅文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茶叶总产量达15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300亿元。

5、水果。坚持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稳定发展柑桔,大力发展葡萄等小水果。加快基地建设步伐,打造名优品牌,提高商品化处理能力、保鲜贮藏能力和加工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后续效益。以安化、沅江为重点的柑桔生产主产区,建设20万亩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以桃江、南县、赫山、资阳为重点的葡萄、梨、桃生产主产区,建设5万亩设施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水果生产面积30万亩,产量30万吨。

6、中药材。坚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增产增效。以安化、桃江、资阳、沅江为重点的中药材生产主产区,大力发展厚朴、杜仲、枳壳、金银花、玉竹等5个主要品种。到2020年,建成中药材生产面积 50 万亩,总产量15 万吨。

(二)畜牧业

主攻方向:以保障肉蛋有效供给、保障饲料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环境和生态安全为核心任务,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加强畜禽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

发展重点:加快五大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进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加快建立健全标准化养殖体系,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推进高效安全饲料应用与优质牧草生产;加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科学规范、责任明确、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加快建立健全粪污防治体系,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实施畜禽保险全覆盖。

1、生猪。坚持稳量、提质、生态、增效发展。以赫山、桃江、安化、南县等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全面实行生猪禁养、限养和适养制度,加强粪污防治力度,提高发展水平;扩大屠宰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水平。至2020年,全市出栏生猪稳定在550万头左右,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60%以上。

2、家禽。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以安化、桃江、赫山、资阳为重点发展肉(蛋)鸡生产,以南县、大通湖、沅江、资阳、赫山为重点发展水禽生产,大力推行禽类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大力扶持蛋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益阳松花皮蛋和红心咸蛋品牌。到2020年,全市出笼家禽4000万羽,蛋品产量20万吨,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0%以上。

3、草食动物。坚持资源利用、产业转移发展。以安化、桃江、沅江、南县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促进草食动物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积极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出栏牛羊110万头(只)。秸杆资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下接: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下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