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辽宁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新型业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推进全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安排,使全省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更加明晰、更有针对性,使全省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是全省各地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说明。《指导意见》提出的政策实、措施实,旨在精准发力,务求取得实效。省畜牧局将指导各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指导意见》上来,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着手,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大力提升优质特色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制订养殖规划,引导畜禽养殖业向盛产玉米、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区转移,确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和区域布局,将现有政策向示范区倾斜,推进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二是认真落实好国家菜篮子、标准化规模养殖、辽西北生态养殖场等国家及省有关规模养殖政策,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所占比例。三是调整畜禽品种结构。稳定发展生猪、蛋鸡、肉鸡,大力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因地制宜发展绒山羊、肉驴、鸭、鹅、蜜蜂等特色产业。四是进一步加大辽育白牛产业开发力度,辽育白牛是辽宁省育成的第一个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对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肉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辽宁省要以黑山县为核心、覆盖彰武、辽中等10多个县区建设辽育白牛全产业链示范区,努力打造可追溯、品牌化的产业链格局。力争到2020年,登记可繁母牛2万头,年育肥辽育白牛1.5万头。
推进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加工企业淘汰落实产能、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推进畜产品品牌化发展取得明显突破,中高档畜产品消费明显增加。二是积极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省级畜牧业示范社创建活动,引导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规范化发展。三是全面推进产销对接,发展订单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畜产品产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今年辽宁省开展的辽育白牛、黑山褐壳鸡蛋品牌推介会成功举办后,省本级今后每年要举行两次畜产品品牌发布会议,对辽宁省畜产品品牌进行全面推介,推进辽宁畜产品“走出去”。四是组织实施《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实施方案》,以现代大型畜牧业企业为依托,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加快畜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五是依靠大项目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借鉴辉山乳业、禾丰牧业等大型畜牧业集团三产融合先进经验,鼓励大型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等。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引进雄厚实力、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六是发展旅游畜牧业,培育一批畜牧旅游点,充分挖掘畜牧业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功能。
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二是推进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设施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三同时”制度。持续保持打击贩卖、加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争取到2020年,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三是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在法库、义县、西丰等地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在沈北新区等地推广苜蓿种植。四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在五个国家级半农半牧县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成果,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低于1000万亩。推广农作用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粉碎等加工技术,力争到202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占可利用量的50%以上。
强化产业发展改革支撑系统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努力推进辽宁省从种畜禽大省向种畜禽强省转变。推进利复牛、辽宁绒山羊新品系的育成,提高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开发。落实好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到2020年,全省畜禽良种利用率达到99%以上,建成27个种畜禽核心育种场,建成种猪质量测试中心、省奶牛DHI平台、省羊绒毛质量检测平台等。二是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三是积极推进畜禽养殖业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提升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做好“放管服”,构建良好政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