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源头,餐桌安全的核心。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米袋子”和“菜篮子”,江门市把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列为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行动,并于今年4月出台《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18日从江门市农业部门了解到,自《方案》印发以来,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抓紧落实,逐步从单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转型升级,破解监管难题,建设多维度信息化监管平台,探索社会共治监管新模式,打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先进示范样板区。
实施三大项目“监管到餐桌”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基于GIS的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农资投入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是江门市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互联网+”平台的三大核心项目,将对产地环境、农资投入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链条信息化管控,进而对接市场,实现“监管到餐桌”。
其中,“基于GIS的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管控,涵盖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情、气象、生产布局、环境监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及农作物动态监测模块为一体的应用系统。破解农产品分散生产监管难题,落实生产责任主体;运用大数据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优势化,推动第一产业结构性科学调整。
“农资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了农资投入品的信息化控制。从农资投入品的生产、流通到使用全方位的信息化追溯系统,将探索解决多部门间传统监管“接缝真空”难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隐患。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优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溯源系统平台的应用、宣传与推广,实现各部门信息化监管需求,实现了消费者公平、公正消费的需求。
构建“一盘棋—云监管”新格局
江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大核心项目实施,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以及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探索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这不仅有效提高执法效率,提高风险评估与预警精准度,提高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社会诚信度,满足公平公正的消费需求,更实现了农产品多维度,无死角的全要素、全链条、全社会的齐抓共管,探索了新常态下的社会共治新模式。
江门市还与五邑大学共建农业信息化产、学、研工程,制定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建设江门市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与中国电信江门分公司、广州薪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信息平台搭建、信息传播、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与中国邮储银行江门分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保障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金融需求等;在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机制方面,我市与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江门中心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分公司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面向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及餐饮企业等。
从“互联网+监管服务”新模式,到“大众创建,万众支持”社会共治,江门市创新举措,构建了“一盘棋—云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破解农产品分散生产监管难题和农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题,解放传统监管的人力物力,守好“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打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先进示范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