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石街道炉地垟村,通过引进大公司进行土地有效流转,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他们找到了致富“靠山”。
炉地垟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这里的耕地多为山垄田,不宜机械作业,生产成本较高。说起早几年村里土地荒废的状况,村党支部书记张发感叹道:“年轻人都进城讨生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没有力气种地,也找不到致富门路。”
如何减少在土地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村两委面对的棘手问题。通过多方努力,街道和村干部做了大胆的尝试:从2007年开始,村里引进五龙山茶叶公司,之后陆续有多家农业公司进驻村中。看到集中管理带来的好处,村里也成立了某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炉地垟村种有香榧100多亩、苗木基地200多亩、茶叶近1000亩。此外,还有香芋、生姜等基地正在不断发展中。
今年,炉地垟村又流转了5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波斯菊,通过打造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村集体收入增加了5万多元。村里打算以建设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础配套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赚钱。
在龙泉,像炉地垟村一样让土地重新成为农民“靠山”的不是个例。
清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位于岩樟乡坑源底村,负责人叶建青告诉记者,通过土地流转,他将村里原本即将荒废的近100亩土地开发出来种植猕猴桃,除了支付村民一年每亩150元的租金,他还用了近30万元支付村民工资,合作社既为村里留住了地,也为村里留住了人。
如今,已经有不少村民跟着加入合作社种植猕猴桃,叶建青也准备把村里的荒地充分利用起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截至去年底,龙泉全市共流转土地面积8.1万亩。通过土地的有效流转和充分利用,目前,龙泉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26家、家庭农场85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8家。
随着土地资源的盘活,村民们的思路也愈加活络。位于兰巨乡桐山村的杨志杰家庭农场,正在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负责人杨志杰说:“不仅把优质的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更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最大程度盘活好山好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