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壶山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内一派繁忙。街道33个村的报账员陆续来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窗口结算本村上月的账目。“村级每月5日之前要报账,10日之前必须在‘三资’监管网络平台上‘晒账’,村民们非常关注。”
街道中心主任吴宝进忙着整理票据,“我们把上月的村级‘三资’信息数据扫描到电脑,及时动态更新,方便大家查看。”近年来,武义县推行村级资金、资源和资产(简称“三资”)的信息平台全覆盖,信息化联网监管模式成为堵住腐败漏洞的一双“火眼金睛”。
谈到“三资”管理系统的使用,壶山街道清塘村党支部书记廖增柳深有感慨:“拍板权其实也是个烫手山芋。以前我们村干部一心想为村里省钱,有些小工程使用包清式的形式施工,但村民们还是会猜疑,我们也很委屈。现在,通过‘三资’监管网络平台,村民全程监督,我们的压力小了许多。”现在,村民们如果对某个项目有疑问,只要在家打开电视机,就能点开“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即查即知。
“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和度假区、555个村经济合作社的监管资金达到5个多亿。通过村级资金和原始凭证的实时录入、动态查询的实时监管,能有效解决农村集体资产收支处置不透明、监督管理不到位、审核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提高“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武义县在建章立制上动足了脑筋,纪委、组织部、农业局等单位依据各自职能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集体“三资”承包(租赁)合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级财务票据规范管理等一揽子制度,对村干部岗位职责、资产管理、账户设置、财务审批、票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通过找准村级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三资”监管的制度笼子越织越密。同时,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对村级工程、村干部的误工报酬等进行了细化规范。“为了解决村干部承揽本村工程的问题,街道对村级建设工程进行了严格规定,凡5万元以上的村级工程必须由‘六支笔’进行层层把关审批,有效杜绝村级建设工程中的腐败隐患。”壶山街道党委委员、纪工委书记谢晓燕说。
制度有了,那么如何执纪呢?“如果出现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私设账外账‘体外循环’、逃避监督等问题,我们会采取纪律审查和经济审计‘双审联动’模式。”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说。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问题多、信访多的重点村进行重点审计,同时对乡镇街道(度假区)“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监督审计,通过双向审计查找监管漏洞和腐败隐患。另一方面,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结果与年底考核直接挂钩。
如今,武义县每个行政村,大到重大工程建设,小到一支笔的支出,都必须进行账目审核、公开。“通过制度建设、监督执纪,使政府服务、村民自治和民主监督有机地融合,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漏洞。”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宽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