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调转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省夏粮总产277.5亿斤,处于历史第三高位;今年上半年,全省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总产同比分别增长1.43%、2%、4.8%;实现加工产值4584.8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3元,增长9.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71086家和4371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100多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近950家。农业新业态发展迅猛,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090家,实现交易额86.98亿元,同比增长72.7%。
一、抓示范,强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按时序进度召开现场会。今年计划围绕不同的主题,分地域、分产业召开8次现场会。截至目前,已召开了5次现场会。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组建省级专家指导组和首批专家库,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业务指导服务机制和示范创建联系制度,省农委百名处级干部联系服务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三是强化项目资金支持。投入4.37亿元,聚焦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调结构,着力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全省春种扩大蔬菜、花生、豆类、薯类面积约50万亩,建立小麦专用品种生产基地275万亩。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大力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进稻鱼综合种养发展。二是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并开展认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重点开展“七项推进行动”。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启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三是提升产品质量。启动实施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农资打假治理行动。稳步推进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三、夯基础,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安徽省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积极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二是稳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淮水北调工程主体工程,输水干线具备通水条件;下浒山水库工程导流洞全线贯通,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三是扎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今年共安排“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投资72亿元。
四、强支撑,切实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一是推进重大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建设即将完工;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站)全面开工建设。二是加强和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全省参与包村联户服务的农技人员1.4万人,联系服务13.9万个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在埇桥、太和2个县(区)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试点。三是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酝酿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打造邮乐农品网。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电商。四是大力推进农机化发展。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促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全省小麦机收率达98.5%、玉米机播率91.2%,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200万亩,同比增加近400万亩。
五、增活力,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组织实施确权登记颁证攻坚年活动,首批20个试点县(区)颁证、归档任务基本完成,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任务。二是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的村已有178个,完成改革试点的有98个村,13万名社员成为个人股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省政府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农行安徽省分行推出“金融1+N”模式,徽商银行完成徽农贷经营类系列产品、农村两权抵押类产品制定。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率先成立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累计为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近2亿元。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建设,积极开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稳妥推进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继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创新试点。推动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省级示范联合体评选工作。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