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耕地包给了庆年家庭农场,我和媳妇都腾出手来了。 ”1月16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村民张晋发在自家130多米长的大棚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我在家庭农场当粮食质检员,一年工资收入三四万块钱,媳妇在家里扣了这栋大棚,一年毛收入差不多也有三四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有一万多元钱,一年赚了多份钱! ”
去年,官营子村主任张庆年注册成立了庆年家庭农场,以每亩耕地500元的价格,流转了全村的1.4万亩耕地,集中了全村近80%的耕地开展规模化经营。由于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村每亩耕地上投入的成本比分散经营时降低了150元。耕作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与分散经营时比,土地流转后亩经济效益提高了28.6%。
土地流转之后,农民们不再操心种地,不再费力耕作,有了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家庭农场的年终分红,旱涝保收了,是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于寺镇镇长齐鹏飞告诉记者:“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考虑农民向哪里去的问题,广大农民从一家一户的承包田中解脱出来了,这正是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表现,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他们有事做、有钱赚。 ”
目前,庆年家庭农场常年用工量约140人,农场每年需劳务支出200万元,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像张晋发一样的农民每年只要在庆年家庭农场务工4个月即可收入1.5万元。
近两年,官营子村大力发展棚菜生产,建设了2000亩集中连片暖棚,实现了“户均一个棚”的目标,最多的一户经营了10个暖棚。像张晋发的媳妇一样,该村有2/3的农户专营蔬菜大棚,棚均纯收益每年在4万元以上,常年用工80人,务工收入年人均2.5万元。
粗略统计,村里除了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学生、儿童以外,不再依赖承包田的550多个劳动力基本上都忙活起来了。
村里经验丰富的 “庄稼把式”张庆波算了一笔账:流转后较流转前户均增收2万多元。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1.8个百分点。今年,庆年家庭农场计划进一步流转6000亩耕地,使农场“流转”来的耕地总量至少达到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