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流转资讯

夯实中国发展战略基础 农村改革再发力

2011年04月02日 14:55来源:点击量:0

        10月9日-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着三中全会公报的发布,一幕聚焦于夯实中国基础的大剧已然开篇。

       提到十七届三中全会,人们很容易联想起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后的今天,是中国改革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而这个新起点,呼应于30年前那场始于农村的伟大改革事业,中央又一次选择了从农村改革发力。

      “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局。30年来,尽管我国农业、农村有了很大发展,但正如全会所指出的,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因此,历史的使命要求决策者,必须再次抓住农村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同时,众所周知,当前全球经济环境风雨飘摇,外部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由华尔街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还在继续当中,没有让人感到有终结的迹象。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让中国享受到了好处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全球化另一面的冲击。空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也迫使中国需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战略基础,而要打好这个基础,首要的任务,便是深化农村改革,部署农村改革发展大业。

       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此后若干年的农村建设绘制出了一幅蓝图,提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现在翻番。中国农村的远景鼓舞人心。按照全会的部署,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将依赖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依赖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赖于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并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里?正如很多学者最近一再指出的,关键在于土地、户口和金融,特别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至为重要。这些关键领域发力改革,一则能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二是通过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耕地的集中和流转,帮助中国农业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进行集约经营。

         现有的土地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不能交易,不能形成资产,从而农民也就无法扩大再生产,只能维持小农经济模式。解决的办法,是须在稳定土地承包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可以自己支配、处置的资产和房产,农民才有参加市场经济竞争的资本和立足之地。

       同时,还必须消除妨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废除城乡二元体制,真正做到农民和市民同工同酬,享受同等权利。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距方能得以缩小,农民收入提高了,扩大内需也才有保障。这也就需要政府为这个转变创造条件,打破户籍藩篱,清除政策壁垒,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建立起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

        另外,农村金融的改革任务艰巨。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全方位给予农业支持和扶持,需要税收、补贴和各种配套政策,因此,也就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协调、配套发展。当前,除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外,还应在多个方面有所创新,如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建立农村土地抵押融资制度,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以及让民间金融合法化,等等。

      总而言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工程系统性强。夯实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走上了新的起点,也给亿万人民带来许多期待。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