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而天津的饮食文化也从那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仅局限于中华民族的烹饪,茶,酒这三大饮食文化,更饱含着多年来天津地域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那么,天津市有哪些土特产呢?
天津市的土特产有:天津小枣、天津木雕、天津风筝、天津对虾、天津地毯、天津红果、天津泥人张彩塑、天津板栗、天津砖刻、天津核桃、天津鸭梨、天津剪纸、天津漆器、牙雕和玉雕、耳朵眼炸糕、红小豆、沙窝萝卜、杨柳青年画、“狗不理”包子、茶汤、桂发祥麻花、桂顺斋糕点、银鱼、盘山柿子、紫蟹、锅巴菜、葡萄啤酒、王朝牌半干葡萄酒、长城牌玫瑰肠、迎宾牌火腿肠。
天津市特产---“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即:狗不理包子。狗不理起源于天津。狗不理包子是全国闻名的天津市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
天津市特产---天津木雕
天津木雕始于清代,是名扬中外的汉族民间工艺品。当时,云、肩、赵是三家较大的木雕作坊。云家善雕凤,房家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一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刘"。天津的木雕经过诸家名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将中国画的构图与木雕相结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丽、淳朴粗犷的独有风韵。天津广东会馆的戏台木雕,堪为天津木雕技艺的代表作。1960年,"木雕刘"普为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荣登大雅之堂。
天津市特产---天津对虾
天津对虾,又称大虾、明虾、东方大虾。因其在很久之前出售或统计捕获时以"对"为单位计算而得名。天津对虾身长体壮,壳薄肉肥,光滑明亮,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名贵的海产珍品。
天津市特产---天津地毯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海禁开放,天津成通商港口,天津地毯业逐渐兴旺。[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外国的资本家,在天津租界开办洋行经营地毯出口业务,使天津并很快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毯生产和出口基地。20世纪30年代是天津地毯工业达到辉煌的时期,出口量占全国第一。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调查:1916年天津有地毯厂和作坊13家,织机398架,到1929年已发展到303家,织机2749架,工人11568人。为此,西方掀起了中国地毯热,对天津地毯的需求量剧增,使天津享有“地毯城”之美誉。
天津市特产---天津板栗
天津板栗质优良,肉细味甘,故又称天津甘栗,名噪海内外。主要产于长城脚下的山区,北京、唐山、承德等地均有所产,但是统由天津口岸对外出口,所以才习惯地称之为天津板栗。出口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天津市特产---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位列其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1996年被中国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曾荣获国家部优金鼎奖、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标。
天津市特产---长城牌玫瑰肠
玫瑰肠是天津市的汉族传统名肴,肠体丰满,含蛋白质多,含脂肪少,味道鲜美,使人开胃。用猪后腿精肉,剔出肥膘和筋腱,绞成粗肉丁,撒入适量精盐,放进铝盘内,经过一昼夜的排酸腌制处理,配以玫瑰香酒和适量的高级植物香料;再绞成细肉糜状,配以适量的猪脊背肉丁搅拌均匀,灌入猪羊肠衣内,经过两次熏烤和一次浸煮而成。成品呈玫瑰红色,表面皱纹均匀,肠体丰满,含蛋白质多,含脂肪少,味道鲜美,使人开胃,最适宜冷盘快餐。
天津市特产---紫蟹
蟹类的一个特殊品种,是天津水产珍品。紫蟹如铜钱大小,每值冬季,聚栖于河边泥窝之中,须破冰掏捕。蟹体虽小,蟹黄却饱满肥腴,生时是猪肝色,熟后又变成桔红色,味道奇鲜,令人垂涎。
天津市特产---银鱼
学名安氏新银鱼,古称“脍残鱼”。
相传银鱼是残羹入水化成。圆柱形,无鳞,内仅存一条软骨,刺亦能食。每至秋末冬初,长至20厘米,100余克重。因其不食杂物,只吸收水中营养,腹内纯净不见脏腑,全身腊白如玉,故名。食时不用破腹,无鱼腥味。银鱼生长在渤海湾的咸水中,洄游于海河与蓟运河,宁河至北塘河段为著名产区。每至冬季鲜肥满籽,成群结队进入海河产卵。游至三岔河口时,河面薄冰初复,渔民破凌,以罾网之。此时此地的银鱼眼圈为金色,最为珍贵,俗称“金眼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