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等多种方式,引领群众发展多元增收产业。2015年年底,天祝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16元。
培育普惠群众的主导产业
松山镇鞍子山村村民张世医从白手起家到养殖大户,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2011年,他建了一座养殖小区,总投资20多万元,其中补贴资金就有13万元。小区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帮他设计规划、指导建棚、引调种羊、调运饲料、开展防疫,还免费配建了水、电、路、氨化池、办公用房等。第二年,借助8万元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和100万元双联贷款,他又建了一座养殖小区。如今,张世医的养殖小区发展越来越红火,每年收入均在10万元左右。
天祝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构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促农增收的主战场,引领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出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通过以奖代补、补奖结合、金融支持等方式,解决群众资金短缺之困。县财政累计发放的妇小贷、双联、双业、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等惠农贷款达47.5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3.94万亩,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116个,贫困户户均达到3.47亩,棚均收入2.1万元左右。
为产业发展装上“助推器”
“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只要按协议把蔬菜种好,就能轻松赚钱。”谈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好处,华藏寺镇周家窑村村民马陆德满脸喜悦。
天祝县把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引领群众“抱团”发展。现已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98家。这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结对帮带”“订单种植”“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助推器”。
同时,天祝县还积极打造“介实”“乌鞘岭”“天祝白牦牛”“高原红提葡萄”“哈溪人参果”等特色农牧产品品牌。其中,人参果和红提葡萄还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红提葡萄被评为“中华名果”,“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肉”和“岔口驿马”特色畜种及产品由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要农牧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还出口到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打造增收新“引擎”
陈俊璋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在天祝县商务局的引导下返乡创业。2014年,在天祝县的大力扶持下,他注册成立了甘肃金农商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50万元的贷款,后又成为天祝县电子商务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如今,他的企业拥有44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累计销售当地人参果50吨、红提葡萄8吨、白牦牛肉系列产品10吨。
天祝县拥有国家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还有10万亩高原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120吨的食用菌、2500亩红提葡萄等优势产业基地。为引导群众发展“互联网+”,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天祝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电商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电商企业35家,开办农村电商网点172家,完成交易额3000万元。
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已成为天祝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发旅游景区、完善景区设施、强化宣传推介等,累计接待游客290.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56亿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县农家乐、藏家乐总数达到495户,一大批群众通过旅游业实现了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