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城步苗族自治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08月02日 09:11来源:城步苗族自治县农业局点击量:0

城步苗族自治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坚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思想作为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我县农业生产发展仍然有很多薄弱环节,存在农业规模狭小、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支撑力不强、保护手段不力、经营观念落后等问题。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县农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深层次的要求,努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为切实做好“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立足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优势,保障新时期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城步苗族自治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城步苗族自治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规划主题、中心任务、指导思想

(一)规划主题。构建我县绿色安全、休闲观光、加工流通、城乡统筹、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新格局。

(二)中心任务。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为中心任务。到2020年,实现种植业水果10万亩、茶叶20万亩、高山蔬菜50万亩(以下简称“125”工程)以及养殖业淡水养鱼2万亩、出笼家禽300万羽、出栏牲畜50万头(简称“235”工程),实现种植业产值45亿元、养殖业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800元的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求农业发展的思想,对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项目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逐步把我县农业发展成高效可持续的种植和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优雅的休闲旅游观光业等多元化现代农业,为全面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2020年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的范围与主要任务

(一)规划范围。本规划的时间范围为2016-2020年,共5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种植业(粮食、蔬菜、林果业)、产品加工、体系化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体系建设、等方面。

(二)主要任务。2016年-2020年,全县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基础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保护体系建设。

1、稳定基础产业。粮食安全是基础产业。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和增加效益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到2020年,在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基础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总产量最高达到9000万公斤。其中:2016年达到8200万公斤,2017年达到8300万公斤,2018年达到8500万公斤,2019年达到8800万公斤,2020年达到9000万公斤。

(1)优质稻。

——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水稻面积稳定在17万亩,总产稳定在7200—7500万公斤。

——规划区域。重点抓好西岩镇、茅坪镇、丹口镇等低海拔种植基础乡(镇)的生产区建设。

——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大优质稻的生产力度,在西岩镇建立1个优质稻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承载作用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优质水稻生产发展。在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实行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相配套,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水稻优质稻高产稳产。

(2)玉米。

——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优质玉米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1.25万吨:其中2016年达到2.6万亩,2017年达到2.8万亩,2018年达到3.0万亩,2019年达到3.2万亩,2020年达到3.5万亩。

——规划区域。重点抓好“两带”的玉米生产,即儒林镇、茅坪、西岩玉米生产带及汀坪、丹口玉米生产带,包括儒林、茅坪、蒋坊、西岩、丹口、白毛坪、兰蓉、五团等种植面积较大的重点乡(镇)。

——主要措施。在儒林镇建立1个1000亩以上的优质玉米中心示范区。并在努力提高单产,大力开发商品玉米的基础上,结合养猪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饲用玉米。

(3)杂粮。

——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其它杂粮作物(含薯类、穇子、粟米、荞麦、长安贡米等)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2500万公斤,其中:2016年达2.1万亩,2017年达到2.2万亩,2018年达到2.3万亩,2019年达到2.4万亩,2020年达到2.5万亩。

——规划区域。在全县广大的半旱土区域大面积重点推广。

——主要措施。在儒林镇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的优质杂粮生产示范区。在大力引进新品种、努力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结合饲养业的发展,积极发展薯类作物生产。

2、全力打造城步特色孤品农业,扎实抓好种植业“125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依靠和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加大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做大高山蔬菜、特色茶叶、山野水果、乳制品业、家禽饲养和畜牧水产业,科学规划、标准化管理,促使我县特色农产品走入农产品消费高端市场,依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和全面小康目标。

蔬菜产业。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无公害级别以上蔬菜生产,适度发展各类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实现全县优质蔬菜均衡发展,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需要。

——目标任务。到2020年,高山蔬菜种培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其中有机冬笋43万亩),总产量达到41万吨,总产值28.5亿元。其中2016年种培面积达到42万亩,总产量达到33万吨;2017年种培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量达到35万吨,2018年种培面积达到47万亩,总产量达到37万吨。2019年种培面积达到49万亩,总产量达到39万吨。2020年种培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达到41万吨。

——规划区域。充分利用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分四大优势区域进行规划:一是海拔700米以上地区,种植番茄、茄子、萝卜;二是海拔500—700米地区种植红茄;三是500米以下低海拔地区以种植各类叶用菜为主;四是依托我县丰富的楠竹资源,打造威溪乡5万亩有机冬笋高产示范基地。

——主要措施。积极引进、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进一步丰富全县蔬菜作物和品种,大力引进和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适度发展高投资的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积极发展低投资的中小拱棚等保护地蔬菜生产;制定高标准的高山蔬菜生产规程,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进行生产,加大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督检查,努力实现产品全部达到优质、安全、卫生、无公害质量标准。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在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以创建特色农业经济强县为目标,以政府奖补、项目支持为导向,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种、养、加等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实现土地有偿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目标。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加大户等新的规模经营主体,到2020年,实现规模经营主体数量达到500余个,所经营的总面积达到全县种植面积的45%以上。在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前提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精加工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4、壮大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坚持大(规模大、带动力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材料、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强力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新、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现代龙头企业。

——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建设5个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亿元以上的1个,5000万元以上的2个),1个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营销仓储龙头企业和2个年交易量达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产值达到3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参与农户占到总农户的70%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努力实现全县“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目标。

——规划区域。在县城工业园区重点抓好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建设,在经济基础较差的乡镇重点抓好产业(产品)龙头和中介龙头企业的建设。

——主要措施。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合资、外资等一齐上,大力兴办现代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和经营,应用高新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其带动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要建立龙头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同体,通过预付定金、价格保护、利益返还等方式,达到扶持农民发展生产的目的。

5、点面结合,着力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农业生产示范带。充分利用我县农村自然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促进人们对农业与农村生活的体验,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目标任务。围绕我县经济、生态、旅游、保健、教育、社交等进行多功能综合开发,由一般的观光农业向多元复合型高级休闲农业方面发展,使更多的城镇居民更多的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到2020年,全县有自然资源优势的乡镇和村组发展成为集居住、种养、采摘、休闲、观光、度假、游乐、习艺、疗养于一体的休闲农庄集群。以长安十里长寨、神龙山庄、桃林农家乐、清溪农庄、西岩落水万亩花茶果园等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有着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村组建成多元复合型休闲农业旅游区8-10个。

——规划区域。一是城郊区以儒林镇清溪片区10000亩百果园休闲旅游观光基地为样板,全县发展20万亩果茶休闲观光园,大力推行立体式循环农业,突出休闲生态旅游;二是威溪、西岩、茅坪、蒋坊、丹口、汀坪、白毛坪、长安、南山等乡镇,合力打造50万亩高山蔬菜(含有机冬笋43万亩)生产示范基地;三是以白毛坪、兰蓉乡万亩苗乡野梨为中心,全县多点打造10万亩苗乡野梨生产示范片,全面推行苗乡野梨周年嫁接技术,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措施。充分挖掘城郊绿地、绿带、河谷生态保护区的建设,集中开发一批观光性园艺区、游钓场所等作为节假日市民休闲区域;把特色农产品与旅游线路有机结合,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增加旅游附加值;开发利用生物生态资源及季节景观资源,挖掘地方民俗和名胜古迹优势,发展“苗家乐”小区;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展示农业生产方式,展销农业产品及推广园艺技术,建设融科技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农业教育基地;开发农村适宜种养的旅游产品,科学打造独特的高山蔬菜产业和独特的苗乡野梨产业,建设一批为游客提供猫狗、鸟禽、鱼虫等宠物以及适于居室养护的观赏性瓜果、花卉、盆景的种苗与养护材料的特色旅游产品村。

6、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我县构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抓好耕地保护工程建设。

——目标任务。到2020年,确保全县耕地面积不减少,基本农田稳中有升,开发复垦整理土地(包括被破坏土地的复垦)1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0.5万亩。

——主要措施。首先,全县土地的开发、复垦、整治要朝着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使全县的中低产田数量明显下降,耕地利用的集约经营水平和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7、健全农业保护体系。同其它产业相比,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的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为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对原有的支持保护体系进行调整、充实、完善和提高,系统地构筑与现代农业相符的新型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2020年前,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几大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搭建布局合理、效能统一、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教育等新的平台,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效力。

——目标任务。到2020年,主要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

——主要措施。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要培育新的技术推广主体,畅通创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渠道,从体制和机制上形成农科教紧密结合、科技与生产互相促进的局面;要推进基层农技队伍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技推广队伍的改革创新。承担公益性职能的队伍要精干高效,确保经费来源,保证职能发挥。承担经营性服务的队伍要面向市场,直接为农业和农民服务,创新组织形式。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重点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杜绝滥施农药化肥行为,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在全县推广面积达20万亩。三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是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学历教育”等技能培训,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2个以上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集生产、科研、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抓住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加快标准制定,整合已有检验检测资源,健全认证体系,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主要措施。制定修订农业标准:要根据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控制的需要,加快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品种、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包装标识与贮运、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并充分考虑各类农产品的生产特点、贸易需要等,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引进实用的国际标准,实现标准的配套和有机衔接,确保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每个环节都有相应标准作为技术依据;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变“企业申报为主体”的单一常规模式为“整体推进计划”。在加大常规认定的同时,在全县选择农业生态良好、“三废”治理达标的乡(镇),进行县域农业生态环境的“全面体检”,以连片乡为单位,整体认定,力争在2020年前把全县符合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部认定完毕。全县基本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中等以上水平;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登记工作;搞好适应县级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等目标分析的检测站,基地、市场、企业建立能够进行农药残留速测监测点。逐步形成县、批发市场、基地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做到在检测范围上,能够满足我县对主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产品生产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在检测能力上,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艺、性能等参数检测需要;在技术水平上,达到省级同类检验检测机构水平,逐步实现检验结果的国内互认。

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要突出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开发、发布服务三个环节,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形成以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农业信息体系和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50%以上的农民户能够较便捷地获得多类农业信息服务,形成较完善的市场网络。在广东、福建、浙江、武汉、长沙、邵阳等大中城市设立产品直通销售点,通过完善产品冷链运输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主要措施。建立农业信息应用系统,2020年以前,建设以“城步红网”为平台的县级信息中心;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抓好农业部定点市场扩建项目建设工作,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准确的信息体系、严密的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和有效的市场调控体系,最终形成开放统一、高效完备、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积极推广绿色配套技术,培植绿色支柱产业,使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村环境得到基本整治。

——目标任务。到2020年,1万农户用上沼气和秸杆气。

——主要措施。重点抓好乡村清洁能源工程。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以强化队伍为重点,以提升能力为核心,立足改革,加强基层,重在建设,实施好基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和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标任务。到2020年,建立起全方位的农业社会的化服务体系和更加完备的农业执法体系。

——主要措施。重点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和农业执法服务基本设施两大建设。

三、规划的运作模式与工作重点

(一)运作模式。实施“项目农业”运作模式。要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就必须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来运作。也就是对农业要实行项目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把农业生产变成更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来抓。完成本规划中提出的“稳定基础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新兴休闲农业、强化基础设施、健全保护体系”等六大建设内容都要实行项目化运作,不能以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数量上的加减,而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工业化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其得到质的飞跃。通过项目的实施,培育出一批集资本、技术、人才、产业化经营和企业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载体,使农业生产真正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工作重点。实施“优势农业产业工程”建设。即在2016—2020年期间,在全县优选3个规划起点高、科技含量足、经营机制新、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进行重点投资、重点建设,初步形成我县现代农业新格局的骨架。“优势农业产业工程”建设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为支撑,以效益为目的的原则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我县农业生产的特点,尽可能把相关项目有目的的连接起来,形成更长产业链条,增加更多附加值,充分发挥出项目的群体效应,要通过建立一体化经营机制,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

1、实施内容

——建设龙头企业项目5个。到2020年,重点扶持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城步湘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天元农业驻长沙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以及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营销大户、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各1个。

——建设优质标准化1万亩以上生产示范基地3个。一是以儒林镇清溪为中心的1万亩百果园示范基地;二是以白毛坪乡、兰蓉乡为中心的1万亩苗乡野梨生产示范基地;三是以南山镇为中心的1万亩高山蔬菜(南山萝卜)生产示范基地;以及蒋坊乡、丹口镇、长安营乡、汀坪乡、五团镇共5个乡镇各1个高山蔬菜(包括番茄、红茄、辣椒)1千亩示范基地;茅坪镇1千亩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我县丰富的野生侗茶、青钱柳、虫茶、三叶海棠等自然资源,搞好长安营乡1千亩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各基地整个农业生产严格按照规范化技术规程进行,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建设农业科技引进推广项目3个。重点是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农业信息就应用技术项目,重大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项目,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等。

2、实施程序

——项目申报与论证。认真筛选出一批比较好的项目,并积极向各级政府申报。

——项目监督与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要进行督促检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尽快向提出交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总结与评价。项目实施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3、实施措施

——成立农业项目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负责全县的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常委和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农业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农业项目建设的具体事宜。要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办公室力量,保证农业项目建设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成立项目专家评审组。吸收全县有评审资格的专家参加,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的论证,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竣工的项目组织验收。并对项目实施、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制定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在加大对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进行有机捆绑,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选定的优势项目统一协调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

——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要制定严格的目标考评制度,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加大项目考核力度,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明确项目责任人、联系人,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及时协调处理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要通过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项目,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通过大力实施农业项目建设,把我县农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四、规划的组织与协调

根据我县“三多”(野生资源多、青山绿水多、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多)以及“三少”(人才少、项目少、资金少)的农业发展现状,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要扎实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整合社会和各部门资金向农业方面倾斜,突出主题,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各技术部门和科研机构,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的要求,加快技术引进、研究、开发和应用。要抢抓机遇、转变机制、引进人才,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精英、科研专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创办、合办、协办农业企业。要树立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十三五”期间务必提高对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精诚协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转自:http://www.chengbu.gov.cn/comm_front/public_info/comm_detail.jsp?id=2677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