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 县农业局 县经管局 县农商行
关于印发《黄梅县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小池滨江新区、五祖风景名胜区、县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财商发[2016]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经管局、县农商行联合印制了《黄梅县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实施意见》,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各地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认真核实补贴面积。一是各乡镇要集中力量,重点核实好补贴面积。对于已完成确权确地的村组,按确权确地面积核定,确权确地面积由县经管局向乡镇政府、县农业局和财政局分别提供;对于未完成确权确地的村组,暂按土地二轮延包面积核定,土地二轮延包面积由县经管局提供;对于没有实行确权确地的杨柳湖渔场、大源湖渔场和下新畜牧良种场,其面积由主管局初审,报农业局核定。对于成片耕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征(占)用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面积,由县土地局提供给乡镇政府、县农业局和财政局;对于长年抛荒耕地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面积,由县农业局核定,并反馈给乡镇政府和财政局。乡镇政府要根据各局提供的面积资料,认真核实好补贴面积。二是各乡镇要运用大数据核查比对结果,审核并纠正错误申报信息。包括:农户承包的村组机动地面积、户主姓名、二代身份证号码、“一折通”存折账号等。对国家公职人员和财政供养人员申报补贴的,坚决不予申报;对农户“一折通”存折姓名与二代身份证不符的,要用二代身份证重新开设存折账户。三是各乡镇要认真填好相关表格,及时上报。村组要填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表》(附表一),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汇总表》(附表二),及时报送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要汇总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汇总上报表》(附表三),将纸质表于6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上报县农业局和县财政局各一份,同时报送电子表。黄梅县农业开发总公司(张湖原种场)、下新畜牧良种场、杨柳湖渔场、大源湖渔场等(以下简称农牧渔场)的补贴面积核实上报工作由各自主管局负责,具体要求与乡镇一样。
二、要科学建立补贴数据库。农户要如实填报补贴申报信息。对于继续享受补贴的农户,仍使用原有的“两补”资金“一折通”存折,在核准基础信息后,进行填报;不再享受补贴的农户,不必填报补贴申报信息;新增农户要迅速在当地农商行支行营业部开设“一折通”存折,准确填报基础申报信息。乡镇财政所要将审核无误的农户基础信息,准确录入到农民补贴信息系统,科学建立补贴数据库,于6月23日前上报县财政局。农牧渔场的补贴数据库由其主管局建立,具体要求与乡镇相同。
三、要严格补贴资金发放。各乡镇政府要严格补贴资金公示,不得走过场。公示且无异议后,县财政局及时向县农商行拨付补贴资金,同时向农商行传递全县到户的补贴数据库信息。县农商行根据补贴数据信息,将补贴资金于6月30日前通过“一折通”迅速发放到户。
补贴资金具体发放范围、对象和程序等按实施意见执行。
黄梅县财政局 黄梅县农业局
黄梅县经管局 黄梅县农商行
2016年6月12日
黄梅县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实施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进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即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全面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政策,安全、及时地将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耕地地力保护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财商发〔2016〕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补贴范围和对象
(一)补贴范围。在全县范围内,原则上对种地农民拥有承包权的耕地、村组机动地在农村土地确权(或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时被确认的耕地、农牧渔场的耕地给予补贴。
(二)补贴对象和依据。以农户为单位,在农户土地二轮延包面积基础上确权确地的实测面积,作为农户申报补贴资金的依据。2016年确权确地工作没有完成的村组,按农户土地二轮延包面积作为补贴依据。
因某种特殊因素不能进行实测的耕地,由县人民政府以农户土地二轮延包面积为基础确定补贴面积。
农户之间土地经营权发生流转的,应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补贴资金受益方;农户之间未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的,补贴资金仍由土地承包权者享有;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农业生产的,必须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补贴资金受益方。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必须上报乡镇财政所备案,作为补贴发放凭据。
农户(含农户外的组织和个人,下同)承包耕种村组机动地的,村组必须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并报乡镇财政所备案,作为承包农户的补贴发放凭据。村组未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的村组机动地不得申报补贴。
农牧渔场的耕地已承包到农工的(含农工外的组织和个人,下同),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承包农工;以前没有签订耕地承包协议的,必须补签耕地承包协议。农工与农牧渔场签订的耕地承包(或流转)协议必须上报县经管局备案,作为补贴发放的凭据。属于农牧渔场经营耕种的耕地,按照管理权限,报经县农业局审核批准后,补贴资金归农牧渔场享有。其补贴资金只能用于耕地的基本建设和农田保护,不得挪作他用。
以下情形不得享受补贴: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不属于农村集体耕地的滩涂、行(蓄)洪区、湖垸、河道等已经围垦、种植作物的土地。
2.国家已颁发林权证的林地和已享受退耕还林(草)补贴的土地。
3.作为畜牧养殖场占用的耕地。
4.成片耕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如,工业化作物栽培的连栋温室、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育种育苗场所、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检验检疫监测用地和环保设施用地;
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粮食生产的配套设施用地。如,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用地。
5.非农业征(占)用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
6.经县人民政府认定,长年抛荒的耕地。
7.经县人民政府认定,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
二、补贴资金分配
县财政局根据我县2016年的补贴资金规模(包括省当年下达补贴资金和上年结转补贴资金),按照审定的耕地面积,计算并确定亩平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分配到农户。
三、补贴面积核定
(一)面积申报。村民委员会组织农户据实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表》,经农户签字认可,村委会签字盖章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农牧渔场组织农工据实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表》,经农工签字认可,农牧渔场签字盖章后上报主管局。
(二)面积核实。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表信息进行逐户审核,包括对农户姓名、二代身份证号、确权确地实测面积(土地二轮延包面积)、承包村组机动地面积以及流转耕地面积、扣除面积、申报补贴面积等信息进行核实。对核实的补贴面积与农户申报的补贴面积不一致时,经农户本人签字确认后,对农户申报表信息进行调整。对新增补贴农户、不再享受补贴的农户以及继续享受补贴的农户基础信息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做出调整和变更。农牧渔场主管局组织人员对农工的申报信息进行审核,审核程序和要求与乡镇一致。
(三)面积公示。面积公示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由乡镇财政所根据核实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表》,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打印出农户补贴面积公示表,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在村内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表不得交村干部代为公示。应将全组村民的补贴面积印制成表,在全组农户聚集区进行 “全组通告制”集中公示。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必须重新核实调整。农牧渔场的面积公示由主管局负责。主管局根据核实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表》,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打印出农户补贴面积公示表,加盖主管局公章,在各场张榜公示。公示要求与乡镇一致。
(四)面积确认。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公示情况无异议后,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村汇总表》,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后以文件形式上报县农业局。农牧渔场主管局根据公示情况无异议后,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村汇总表》,加盖主管局公章后以文件形式上报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审核、汇总各乡镇和农牧渔场主管局上报的补贴面积后,会同县财政局,上报县人民政府审定,作为发放补贴资金的依据。
四、补贴资金发放
县财政局根据核定的补贴面积、统一补贴标准、统一补贴程序、统一补贴时间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一)资金分解。县财政局根据县人民政府审定的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按全县统一的亩平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计算分解到农户。
(二)资金公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补贴资金公示。在发放补贴资金前,乡镇财政所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农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农户姓名、补贴面积、补贴资金等内容),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在村内公示7天,公示表不得交给村干部代为公示。公示期间出现的异议,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整。公示无异议后,乡镇财政所向县财政局上传《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农牧渔场主管局负责农牧渔场补贴资金公示。主管局打印资金公示表后,加盖主管局公章,在各场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主管局向县财政局上传《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
(三)资金发放。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局委托县农商行代理发放,采用“一折通”存折(以下简称“一折通”)方式于2016年6月30日前发放到农户手中,不得使用现金向农户兑付补贴资金。“一折通”以农户户主姓名及二代身份证开设,使用的账号,直接由乡镇财政专管员交付到农户手中,禁止村干部经手代办。对同一农户耕种同乡镇不同村组的土地(包括亲戚、他人和村组机动地)要合并为一户,不准一户多折,严禁设立虚假户主姓名、虚假村组名称等。对外出打工、暂时不能发放的农户“一折通”,一律由财政所专管员保管,登记造册,统一管理。承担“一折通”管理的专管员要经常与“一折通”户主取得联系,做到外出务工人员随时返回随时发放。对农牧渔场外出打工、暂时不能发放的农工“一折通”,由主管局安排专人保管,登记造册。县财政局要经常核查各乡镇和农牧渔场主管局“一折通”保管情况,确保补贴资金安全。
(四)资金兑付。县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县财政局的要求,将补贴资金划入县财政局确定的县农商行补贴账户后,县农商行根据补贴资金分户数据表,于3个工作日内将每个农户的补贴资金存入其账户,不得无故拖延、拒付、占压资金;存入资金时,应在农户“一折通”摘要上标明“耕补”,并从次日起计算存款利息。县农商行在发放完当年补贴任务后,应向县财政局出具相关支付凭证,办理结算手续;将结余资金划归县财政局“粮食风险基金”专户。鼓励县农商行,通过手机短信将账户补贴信息发送到每个农户。
(五)资金支取。农户(农工)持“一折通”、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及密码到乡镇农商行支行营业网点支取补贴资金。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支取农户补贴资金和代(抵)扣各种款项。农户若出现相关资料丢失、泄密等情况,应及时到乡镇农商行支行营业网点办理挂失手续,补办“一折通”。农户(农工)补办的“一折通”连同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报乡镇财政所(农牧渔场),乡镇财政所(农牧渔场)应及时更正农户的相关信息。
五、职责分工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人民政府是补贴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补贴工作具体负责,各级财政、农业、经管、农村综改办、监察、国土、审计、银监局、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
(一)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的制定,补贴标准的确定,组织实施辖区内补贴面积核实、资金兑付、政策宣传、监督检查、政务公开及信访工作,将本地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备案。
(二)乡镇人民政府和农牧渔场主管局负责组织力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村组农户和农牧渔场农工耕地面积等基础信息的统计、核实、公示、上报工作,确保农户和农工上报的补贴面积等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完成补贴政策的宣传与政务公开工作。
(三)村民委员会和农牧渔场负责组织农户和农工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分户申报表》,审核农户和农工所填数据,签署审核意见,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农牧渔场主管局。
(四)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拨付与监管,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引入竞争机制,确定县级代理机构,并负责与代理机构签订委托发放协议;督促代理机构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负责《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有关数据的收集、录入、上传等。
(五)农业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各乡镇和农牧渔场主管局上报的补贴面积;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农牧渔场主管局反馈经初审核定的长年抛荒、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面积,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将审核汇总后的补贴面积上报县人民政府审定。
(六)经管部门负责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农牧渔场主管局提供农户确权确地实测面积(土地二轮延包面积)、村组机动地面积、农牧渔场集体耕地面积,土地流转中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书。
(七)农村综改办负责制定、印刷和分发《湖北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协调、统一相关数据及口径;监督检查补贴资金落实到户等工作。
(八)监察部门负责查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九)国土部门负责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农牧渔场主管局提供农户(农民合作社或企业)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耕地等有关资料。
(十)审计部门负责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十一)银监局负责对补贴发放委托代理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商行负责补贴资金的及时划拨与兑付工作。
六、政策宣传与政务公开
(一)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要及时将政府关于补贴政策的《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农户或在农户集中地方张贴,同时在当地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补贴政策信息。
(二)严格政务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要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信息实行政务公开。县财政局要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补贴程序、补贴资金发放等信息及时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鼓励乡镇人民政府在有条件的村,及时将本村的农民补贴信息上“湖北智慧农村网”,方便农民查询。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在各村“村务政务公开栏”上张贴各村“补贴面积公示表”和“补贴资金公示表”,在各组农户聚集区张贴全组“补贴面积公示表”。
(三)设立举报电话。财政、农业、经管、农村综改办等部门要设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及群众咨询和监督。
(四)强化日常工作监管。财政、农业、经管、农村综改办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补贴政策落实的日常工作监管。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明查与暗访、专项检查与交叉检查等有效形式,对耕地面积申报、审核,补贴资金发放、政务公开、资料归档,信息报送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处理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因各种原因收回的补贴资金,要及时划入县财政局在同级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作为次年补贴资金来源。
七、责任追究
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政策,事关耕地地力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和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各地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落实工作中,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疏于管理,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湖北省行政问责办法》(省政府令第386号)、《湖北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鄂办文[2011]69号)严肃查处,情节严重者移交司法机构追究刑事责任。
转自:http://www.hmzx.gov.cn/Item/4523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