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市场

土地流转让科技“舞”起来

2013年12月23日 11:03来源:点击量:0

来源:科技日报

   改革发展新景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出的“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的强烈信号,成为持续吹拂鲁西北大地的改革劲风,具有现代农业企业特色的山东陵县德强农场应运而生——

  11月7日,山东德州陵县重度雾霾,短时能见度极差,但在此采访德强农场的记者的心境,却与窗外的天气形成巨大反差——透着亮!

  这里的土地在流转

  “原本只想要1000亩,没想到后来搞到了5100亩。”在位于陵县滋镇的德强农场总部二楼,农场出资人冯树强至今说起他从首都IT行业转向家乡农业的决策,仍有些亢奋。他说,当时他的公司为此整整开了一天的会。“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对这片土地有感情;更重要的是这里提供了好条件。”冯树强的感受似乎印证了从县城来此之前,负责农业的副县长张登福的一席话:“陵县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后的发展能不能按照中央精神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路子,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从县委、县政府到村委会,都尽可能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鼓励土地流转的同时,特别强调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说实在的,一家的保命地要被‘流转’走,一开始还真是心里没着没落的。”家住磁镇滋镇街村51岁的张风泉,一家四口有4.8亩地。他对记者说,一般年景自己种的时候,每亩纯收入到不了1000元,还不算人工费。后来,听了村上和镇政府的宣传,觉得这事划算、没风险,就参加了。

  “按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我们都和农户签有正规的土地流转合同。”冯树强拿着厚厚的一沓合同书说,“每亩地每年支付给农户1000元,每亩100多元的政府农业补贴还都归农民。德强农场是今年5月成立的,6月就预付了一年的流转费,以后年年如此。流转土地的农民还可返聘到农场务工。”张风泉说,到现在,他已经在农场干了三四十天,每天工资五六十元。

  62岁的胥新福急着接过话茬,他说他一开始就是坚定的“流转户”。他家八口人,9.6亩地。可他眼神不好,地也种不好,两个儿子又在外打工。农忙时真是让他抓瞎:叫儿子,来去路费加误工,损失不起;雇工,一天一个喷雾器就得10元,还别说人工费。如果别人一亩地一年能挣一千,他也就六七百。可要是把地转租给私人,一亩地只有300元。

  “以后粮食涨了价,流转了土地的农民不会吃亏吗?”记者问。

  “我们付给农户的流转费也将按照粮价涨幅跟着涨。”冯树强回答。

  “流转涉及千家百户,很难。比如每户的地常常是东一块、西一块分散着,要连成片需要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做大量工作。”冯树强谈及此深有感触。农户张云周的6亩地不愿流转,经过村委会穿针引线,与刘德喜家的6亩地进行了置换,这才连上了片。

  广袤大地好唱科技戏

  雾霾让记者难以极目德强农场数千亩广袤的土地,但眼前的一大片泛着青绿的麦田显然经过精心料理。冯树强介绍说,这里所有的活儿都是农机干的。“我为什么后来敢要5000亩?就是因为只有土地规模大了,农场才好走科学种植、机械种植、规模种植、特色种植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路子。”

  冯树强算了一下,他至今已投入了2000万元,建造了农资一条街,实行农用物资市场化、规模化经营,吸引各大农资、农机直销商免费入住,购入20多台套大型农机具,引进多个种植新品种、新技术……

  “这么大的投入你能肯定盈利吗?”面对记者不止一次的类似疑问,冯树强回答说,今年种植玉米这一战让他打出了信心。他手拿一个细长籽粒小而坚实的玉米棒介绍说,这是引进种植的爆裂玉米,专门用来制作玉米花;那是水果玉米,可用于松子玉米等菜品,还有鲜食玉米、糯米玉米,它们的附加值远高于大田玉米,而且有的比后者还早收3周左右,市场上也很受欢迎。此外还引进有阿根廷玊珍果、奶油南瓜等。即使是大田玉米,由于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发挥了流转耕地成方连片的优势;青储玉米等措施的实施,再加上引进史丹利、撒可富等直销商,每吨农资比市场价便宜数百元,因此减少了损失,降低了成本,综合下来,每亩种植效益比传统家庭作业提高200多元。在销售环节上,冯树强强调他的农场已经与多个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建立供给机制,种植作物全部为订单农业,这也减少了风险,提高了效益。

  实际上,本地农民也从冯树强的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实惠——他说今年种植玉米一季,农场就支付雇用农民工费10万余万元,更重要的是其示范带动效应也凸现出来,一些个体农户已经对他的新品种、新技术表现出很大兴趣。

  冯树强如此自信显然还有别的原因,陵县农业局局长刘明伟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证明了这点:“我们特别注意防止盲目流转,把好投资人的资质关,特别是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个人品德和信誉。经考察,他们觉得冯树强在各方面都很合适,所以除了在土地政策宣传和培训农民等方面做工作外,还积极为他发展现代农业创造物质条件。今年,经过与省水利厅沟通联系,陵县争取到了节水灌溉高产区项目,总投资2875万元,建设时针式、绞盘式、固定管道式灌溉机喷灌面积1万亩,并配套建设水源、电力设施、机耕道路、农田防护林等,建成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工程运行管护系统。正在实施的该项目就纳入了德强农场。建成运行后,项目区内将形成完备的排灌工程体系,大大提高农田的产出能力,有效节约水资源。另外,县发改委主动为农场申请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正在做各项准备工作……”一旁的冯树强明显又被刘明伟的描述所激励,他表示已和济南小麦研究所签订了2000亩良种繁育合同,下一步还要加强与国家、山东省和德州市农行科院的联手合作,寻求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支持。

  前景可期,但农场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也多少让冯树强有点措手不及。谈到面临的问题,最让他头疼的是农机设备不足。他目前有十几台拖拉机和收割机,最近又订了4台收割机,但仍然不够。因为农时不等人,小麦成熟后要在5天内抢收完毕,再马上种上玉米,这些农机根本应付不了。由于收割机还要搭配其他农械,他无力再大量购置,另外从使用率和保养成本考虑也不能这么干。如何解决问题,他正和县里协商。另外就是缺人。一是农忙时约需200人工,一时半会儿很难招来,技术工种更难找,忙的时候收割机手一天400元都招不到;二是管理型人才也缺,比如现在就缺一个能干的总经理,以致于他不得不常在这儿盯着。此外还需要资金、物资管理和文案方面的人。“人才是最关键的啊!”冯树强不由感叹。

  这毕竟是“幸福中的烦恼”,不一会儿,1976年出生于此的帅哥冯树强又充满了活力和憧憬。他向记者设想着自己坐在农场监控室里,看着屏幕上显示着的各种反映土壤成分、天气状况、作物长势等信息的数据;从他这里运出的各色农副产品,都是可追溯检索的……此时,冯树强俊朗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