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网
2013年即将过去了,但遗留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问题有不少依然存在。其中房价调控何时才能达到成效,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与上月相比,仅1个城市的新屋价格下跌,3个城市持平,66个城市上涨。也就是说,11月份有94.3%的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与一年前相比,11月份有69个城市的住房价格上涨,这也是69个城市连续第七个月房价上涨。温州继续成为唯一一个房价下跌的城市,同比下降1.2%。一线城市继续居于房价涨幅前列:北京同比上涨21.1%,上海同比上涨21.9%,广州同比上涨20.9%,深圳同比上涨21.0%。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尽管近段时间以来广州官方网签成交数据显示房价正不断地下降,但实际上房价上涨的压力却持续在存在。如果了解市场的人就会清楚,今年以来一手住宅市场的成交氛围是很旺的,量价齐涨趋势明显。之所以会出现统计数字下滑,除了某段时间产品结构或者区域成交结构上的差异造成以外,最主要的就是限售限签等行政手段干预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看到的统计价格仅仅只是数字游戏,而实际上市场价格走势则并非如此。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上尽管调控的口径还在,但显然市场化的步子也在走了。在未来,调控是很难回到前两年那样,通过打压成交来迫使开发商降低房价,而将是采用更为符合市场规律和长远制度建设的方式进行调控市场。这种转变就成为了近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在控房价和走市场之间如何能做到二者兼得。
近日,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通过开放土地市场增加土地供应来为房价减压。事实上,通过土地供应来解决高房价问题无疑就是最根本的解决手段。市场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组成,如果只抵制需求是不现实的,对于整个行业市场发展极为不利。这样的结果将是抵制了房地产开发的积极性,未来的住宅供给会进一步欠缺,房价仍然会上涨,而且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通过市场供需的手段一直被认为是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最根本手段。但事实上这也是最难的方法。就曾经有分析指出,增加土地供应涉及跟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增加土地供应,有利于未来房地产供应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房价。但是由于现时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支撑仍然是土地出让金,土地供应增加价格就会下来,这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但是,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将前两年打压房价的雷霆手段放在土地供应上,将监管的力度放在对地方政府的土地控制上,政策落到实处也并非不可能。这种方式除了能解决地方高房价的困境外,还将会带来一个额外的回报,那就是迫使一些地方政府思考取代土地财政的新出路。尽管可能过程会有阵痛,但对于市场以及地方而言长远是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