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形多样,平原、丘陵、山地都有分布,降水季节变化大,其多元化的自然、地貌和地质条件,加上人们不规则的生产活动,导致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使其容易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近年来,安徽更是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下面着重整理安徽近来滑坡的地质灾害情况,并对滑坡灾害的应对办法进行科普。
地质灾害——滑坡
2016年7月15日,受近期强降雨天气影响,宿松县北浴乡马厂村附近,一个至少10万立方米的山体正以不规则的速度向河道内垮塌,险情步步进逼。如果这半座山滑入河中,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它的上游是一个正在泄洪的水库,与受威胁的镇区高度差有20米以上。一旦堰塞湖溃破、水流突然下泄,集镇上的机关、医院和100多户将被横扫一空。目前仍在进行抢险中。
2016年7月14日,安徽省枞阳县跃进圩出现120米长的深度滑坡,一旦出现溃堤,倒灌的湖水将直奔数公里外的乡镇。在经过驻扎在当地中学的第12集团军百将团150名官兵和当地60余名党员进行连续7个小时的抢险之后,险情被成功排除。
2016年7月4日,安徽岳西县青天乡多处山体发生滑坡,全乡塌方多达250处,并且209省道因山体滑道而受阻。
2016年7月2日,皖西6大水库相继泄洪,导致下游裕安区、金安区多处集镇被淹,山体滑坡至少造成金寨县6人遇难。
2015年8月9日,安徽省霍山县因台风“苏迪罗”而遭遇强降水,导致山体滑坡、群众被困等险情,霍山县佛子岭镇党委书记何必山和副镇长陈贵春在进行险情巡查和群众转移过程中突然遭遇山体二次滑坡,车辆被掩埋,不幸遇难。
如何应对滑坡灾害?
裂缝险情:横缝处理
对滑坡产生的裂缝险情,抢护要点是隔断水源、开挖回填。首先要观测、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然后遮盖缝口,防止雨水进入。
在裂缝堤段临水面做前戗,沿裂缝开挖沟槽,然后与裂缝垂直方向每隔3米至5米增挖沟槽,槽长一般为2.5米至3米,然后回填黏土。若沿裂缝背水坡已有漏水,应同时在背水坡做好反滤导渗。
背水侧滑坡:滤水土撑或滤水后戗(qiāng)
抢护措施主要有固脚阻滑、削坡减载、反滤导渗。当滑坡险情严重时,可采用滤水土撑或滤水后戗。可先适度清理滑坡体上部土体,在滑坡体下部顺坡开排水浅沟,并及时回填反滤料(可直接采用瓜子片或粗砂);开沟困难的,也可直接铺反滤层。在完成反滤沟或反滤体后,为防止继续滑坡,可用透水性大的砂料分层填筑透水土撑。
如果堤坝断面单薄、背水坡陡、险情严重,可在坡脚堆放块石或沙袋固脚修筑滤水后戗。
迎水侧滑坡:打桩、抛石
抢护要点是迎水侧阻滑、背水侧加大断面。在迎水侧采用打桩、抛石等措施,防止滑坡进一步发展;同时在背水侧加戗台,加大堤防断面。
堤身塌洞(跌窝):填塞封堵
堤坝顶或迎水坡水上的跌窝采取填土夯实处理,向跌窝内填黏性土料,分层夯实,直到填满跌窝。
临水坡水下的跌窝采取填塞封堵处理,使用草袋、麻袋或编织袋装黏土直接在水下填实陷坑,必要时可再抛投黏土,加以封堵和帮宽。
背水坡跌窝采取填筑滤料处理,跌窝发生在背水坡,伴随发生渗水或漏洞险情,可先将陷坑内松土或湿软土清除,然后用粗砂填实。
除了上述的滑坡之外,在暴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泥石流、山洪、路面塌陷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目前,安徽黄山、池州、芜湖等地仍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做好灾害防治准备。
更多关于地质灾害的内容,土流小编为您推荐以下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