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贴近实际开展农村科技教育,关爱引领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用心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关工委对该县农村青年在种植、养殖方面创业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报告全文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县农村青年创业创新实效喜人
为了切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等,这些鼓励、激励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性文件,加上县财政每年三百多万元的扶持、奖励资金,使全县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方兴末艾。特别是县农委等职能部门,加强培训,年培训农村青年2000多人次,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一系列实际措施,收获了可喜的实际效果。
一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发展,新生代80后、90后成创业生力军。目前全县相断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其中以农村青年为主体的有80余家,特别是以农村青年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4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了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与市场紧密结合,使生产、销售直至加工融为一体。例如:荻港镇潘冲村青年曹丰考,通过县农委系统培训和自学,成为家禽养殖能手,建立竹林土鸡场,年出栏2万只,年收入50万元,成为懂技术、善经营、适应市场需求、会管理、留得住的乡土人才和带动一方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已成趋势,新生代已成创新动力源。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5万亩,其中农村青年土地流转面积就占50%,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身是一种实现规模经营方式的创新,更极大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生产经营创新成为一种新常态。例如:荻港杨湾女青年程想娣(本科毕业),在孙村镇中分村通过流转集中500亩土地进行蓝莓种植,打造“品蓝莓文化,拥生态繁昌”的主题蓝莓庄园,已初见规模成效。
三是现代农业企业雏形已现,新生代青年打造全新一产。至2014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62 家,其中由农村青年创办的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达二十多家。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用工不断增多,农民工收入不断提高,这也是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呈回流趋势原因之一。如平铺镇青年李珺,2011年元月和父亲一道在山河村创办“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名特优高产高效示范养殖基地1500亩,注册了“天呈”牌商标,养殖基地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定,6个水产品获得了绿色证书,2012年被农业部批准为第七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已发展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关工委“五老”助力农村青年创业创新大有作为
繁昌县关工委除注重平时组织报告团进行科教专题宣讲等常规性工作外,近几年还结合本地实际,发挥“五老”一班人和镇村关工委作用,积极主动对农村青年的科技教育引导,助力农村青年创业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关注农村青年出路,引领科技创业致富。如横山缪村青年王杨胜,2008年中考落榜。用他的话说就是 “外地打工、贩卖茶叶等都干过,都干不长”。2011年中秋前后,无所事事的小王在村头转悠。村关工委主任孙以升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多次上门找其谈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语重心长劝其“不要再混日子了,对以后要有个打算”。孙主任原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种菇能手,在任时曾谋划本村利用与芜湖市区、繁昌县城较近优势发展磨菇生产,并已成本村特色亮点产业。多次谈心加上爱心诚意打动了小王,决心扎根磨菇生产。没有技术,孙主任不但赠送给小王磨菇栽培的专业技术书籍,还言传身教传授经验,更多次请来县农委农技员田间地头现场教学;没有大棚、塑膜等生产资料,孙主任帮助办理抵押贷款;没有菌种,孙主任带着小王到合肥正规食用菌生产公司购种。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不够,孙主任多次上门与有关人家促膝谈心,帮助置换土地。
当年迷茫的小青年,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蘑菇生产大户,征用了15亩土地专业从事蘑菇种植生产,是县农委授牌的“农业科技示范户”,还带动周边50多户人家从事磨菇生产,被市农委授予“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小王还通过成人自考,成了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一体化专业的学员,且正努力构想建立自动粉碎、配料、装袋、消毒、接种、培育等生产专线,制种选种、贮藏加工等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毫无疑问,“五老”的无私奉献和真心关爱引领,有时真能对一个处于人生重要节点青年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