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项目

控制稻田杂草生长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07月08日 11:58来源:点击量:0

很多农民都会为了稻田杂草烦恼,在稻田里有适宜杂草生长的环境条件,也有不适宜杂草生长的环境条件,利用不适宜杂草生长的环境条件,抑制杂草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杂草对水稻的危害,这就是杂草的生态控制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了控制稻田杂草生长的措施有哪些?

控制稻田杂草措施

(一)调控水管理措施控制杂草

旱生或湿生杂草在较深水层环境条件下,不能够正常萌发出苗或生长,利用杂草的这一特性可以灌水保持一定水层控制杂草。 如千金子、碎米莎草和丁香蓼等。手工移栽或机械插秧田在水稻移栽后的10~15天保持较深水层,就可以有效控制千金子、碎米莎草和丁香蓼等杂草的萌发出苗。 

水生杂草在缺水或干旱环境条件下不能正常萌发出苗或生长,利用杂草的这一特性可以通过搁田或烤田措施控制杂草。如眼子菜、藻类杂草和四叶萍等。无论水稻移栽田还是直播田,水稻分蘖盛期过后立即排水搁田,并保持较长时期田面无水层,可有效抑制眼子菜、藻类杂草及四叶萍等杂草的生长。 

(二)种植竞争力强的水稻品种控制杂草

由于株型的差异、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强弱明显不同。粳稻春江11、秀水11等均促进无芒稗的萌发出苗和生长,而杂交稻Ⅱ优2070、国稻1号等均显著抑制无芒稗的萌发出苗和生长。 

以田间试验为例。在人工接种50株/米2无芒稗的条件下, 粳稻春江11和春江13的产量因子有效穗分别降低16.4%和14. 3%,而杂交稻Ⅱ优2070的产量因子有效穗仅降低3. 3%;春江11和春江13的千粒重分别降低7. 2%和2.6%,而Ⅱ优2070 的千粒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3. 5%;春江11和春江13的产量分别减少40. 3%和29. 1%,而Ⅱ优2070的产量仅减少0.5%。 杂交稻具有更强的自然控草效果。在浙江安吉稻田多点调查发现,粳稻田中有无芒稗、稗、千金子、假稻、空心莲子草、水竹叶、 节节菜、鸭舌草和矮慈姑,而杂交稻田仅有无芒稗、鸭舌草和矮慈姑。粳稻田中杂草的相对覆盖度高达29. 9%,而杂交稻田杂草的相对覆盖度仅为1. 6%。 

王一专等研究比较了12个常规栽培水稻品种对稗草生物量的抑制水平,发现天优6号和两优华6对稗草植株生物量干重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显示良好的抑制稗草潜力。 

在生产实践中同样是杂交稻,但因各自的株型、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差异,它们与杂草的竞争力强弱也会不同;同样是粳稻,但因各自的株型、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差异,它们与杂草的竞争力强弱也会不同。当地农技员在有条件时,可试验观察不同株型水稻与杂草的竞争,确定哪些品种更具有强竞争力,然后推广。 

种植与杂草竞争力更强的水稻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自然生态控草作用,结合减量使用除草剂,不但较好地控制了杂草, 也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农业成本。 

(三)利用合理的水稻种植密度防控杂草

在生产实践中,通常掌握对分蘖力低的水稻品种种植密度较高,而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种植密度较小,以此来调节足够的有效穗数,确保较高产量。 

水稻种植或移栽密度高,抑制杂草的效果好;水稻种植或移栽密度小,抑制杂草的效果差。如移栽杂交稻Ⅱ优2070较高密度19.8厘米×16.5厘米和19.8厘米×26.4厘米处理的无芒稗株高、绿叶数、分蘖数、植株干重、穗长和每穗粒数均明显低于较低密度19.8厘米×36.3厘米和19.8厘米×46.2厘米。水稻与稗草的生长都需要空间,水稻与稗草存在空间的竞争,当水稻Ⅱ优2070移栽密度在19.8厘米×16.5厘米和19.8厘米×26.4厘米时具较强的竞争力,与较稀密度的19.8厘米×36.3厘米相比,无芒稗颖果数量分别减少67%和49%;与更稀密度的19.8厘米× 46.2厘米相比,无芒稗颖果数量分别减少77%和71%。利用合理的水稻种植或移栽密度,可取得较好的杂草生态控制效果。 

(四)稻茬田冬泡休闲控制杂草

稻茬田冬泡休闲是指在单季晚稻或双季晚稻收割后田里不种庄稼,而进行翻耕或不翻耕就灌上深水层,直到翌年种植早稻。 

在东北稻区有秋翻冬泡田的传统,但在南方和西南稻区秋翻冬泡田的面积愈来愈少。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观察,发现实行早稻一晚稻一冬泡田的水稻耕作方式的稻田,杂草密度明显低于早稻一晚稻一冬绿肥田和早稻一晚稻一冬油菜田。

表明冬泡田或秋翻冬泡田可使部分杂草种子丧失发芽和出苗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壤杂草种子库的数量。 

稻茬田冬泡休闲不但较好地控制了杂草,而且能够增强抵御干旱的能力。尤其是在我国西南稻区,21世纪以来干旱年份愈来愈频繁,若大幅度增加稻茬田冬泡休闲的面积,就可以增加蓄水量,提高环境空气湿度,有望提高降雨频率和降水量。 

(五)适量秸秆还田控制杂草

有研究人员长期定位试验观察发现,在单季水稻一油菜耕作方式条件下,常规化肥使用,结合水稻收获后加施经机械打碎的稻草每公顷2 250千克(鲜重)、油菜收获后加施经机械打碎的油菜秸秆每公顷2 250千克(鲜重),田间土壤杂草种子库的杂草密度明显低于不施肥区和单施化肥区,而总物种数和多样性却较高,获得的水稻和油菜产量也更高。 

因此,应提倡在每季作物收获后,把适量作物秸秆经机械打碎后施人农田土壤中,不但发挥秸秆还田后的控草作用,而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了作物高产优质。 

(六)稻田养殖满江红控制杂草

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即绿萍或红萍。因为它在严冬或酷暑均呈红色,仅在春、秋短暂适温条件下为绿色,故一般多称为满江红,属于槐叶萍目、满江红科。这一科几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国原产的只有满江红一种,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各地。 

满江红的相貌独特,看上去像一团粘在一起的芝麻粒浮在水面上,水下有一些羽毛状的须根。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芝麻粒”就是满江红的叶。每一片叶都分裂成上下两部分:上裂片绿色,浮在水上;下裂片几乎无色,沉在水中,上面生有大、小孢子果,分别产生大、小孢子。满江红能增加水稻田肥力的奥秘就在它那芝麻粒大小的叶片中。在满江红叶的上裂片下部,有一空腔,腔内有一种叫鱼腥藻的蓝藻与之共生。这种蓝藻并不白住在满江红的体内,它通过自己奇特的固氮本领,将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氨供满江红享用,使满江红成了赫赫有名的“绿色肥源”。 

满江红与蓝藻共生固氮,可形成萍一藻联合体。萍一藻联合体上的每一同化叶都有一个共生腔,它是不错的“固氮厂”。一个断离的小满江红就有287片叶,即200~300个这样的“固氮厂”。 随着满江红不断分裂(无性繁殖),“固氮厂”也越来越多。蓝藻为满江红提供氮肥,而满江红为蓝藻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和足够的有机物,就这样蓝藻和满江红互利共生,使稻田养满江红比稻田自生蓝藻固氮效率高10多倍。 

只要环境适宜,满江红就能通过侧枝分离进行营养繁殖,所以生长和繁殖十分迅速,虽然体型小,却通过极大的个体数量布满整个水面,好像在水面上盖了一床红彤彤的地毯,不仅景色十分动人,还极大地抑制了其他杂草的生长。 

满江红不仅是优良的绿肥植物,还可以作为在水面放养的家禽饲料。据我国北方稻田试验,每667米2有3 000千克满江红作基肥,当季可增产稻谷35%,相当于30千克硫酸铵的增产效果; 同时,试验还表明养满江红后土壤有机质和氮肥含量增加,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孔隙度增加,容重下降,生物活性增强。 

近几年来,各地农业科技人员为了更好地发挥萍藻共生固氮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人工组合稻一萍一鱼和稻一萍一 鸭等农业生态系统,从而增强了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降低了成本,显著提高了稻田种养殖经济效益。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