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流转资讯

如何看待土地流转是一次新的土地革命

2016年07月04日 17:29来源:点击量:0

国际粮价大幅度下跌,一些地方的种粮大户因亏本退租土地。今年4月初,《人民日报》刊文说切莫轻视这一现象。联系起各地正在进行的土地流转,这一苗头可不是啥好事。土地流转避免了曾经日益恶化的土地撂荒问题,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获得基本的土地保障。可因玉米价格下跌30%而引发的粮价低迷,使得一些土地流转大户对继续履行合同心存疑虑。如果粮价再继续低迷几年,各种毁约、抛荒等损害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的事必将大量出现。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民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为确保粮食安全,避免土地撂荒,我国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如何看待当下的土地流转?中国乡村之声农民观察员董庭辉评价土地流转是“又一次土地革命”。在农民朋友眼里,当代中国有过四次土地革命,第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第三次是1978年后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第四次是正在进行的土地流转。“第一次和第三次无疑是成功的,这一次还不好说”,这是不少农民的真实看法。为什么现在的土地流转“还不好说”?因为农业风险太大,农民有顾虑。2000年代,湖北省监利县有位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曾上书朱镕基总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中国的农业真危险。”这些年,国家在农业领域进行大量投入,“三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还很难彻底解决。

▲图为安徽六安的农民在给冬小麦打药

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改革最早来自民间实践一样,土地流转也来源于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智慧。我国农业最大的问题是人多地少,人均一亩三分地,种啥能发家致富,种金子吗?即便种金子也长不出金子来。1993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农村大量劳动力纷纷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转移后的家庭因缺乏劳动力,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他人。刚开始的流转多发生在亲友和左邻右舍之间,代种只是口头协议,多为免费代植。由于担心地被别人种“没”了,不少农民还心存疑虑,不敢让别人代种土地,加上种地成本越来越高,种地越来越无利可图,大量土地被撂荒。记者在一个粮食大县了解到,当地曾经有四分之一的耕地无人种植。为了完成粮食生产任务,该县只得层层下达任务,组织其他农民把撂荒地捡起来,实行规模化经营,这是土地流转最早的来源。

取消农业税之后,国家不断加大粮食补贴和各种投入,规模种植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大量资金进入,一大批合作社不断涌现,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势平坦地带兴起,农业领域一片生机勃勃,我国粮食生产在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连续12年获得丰收。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同时,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天津等地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开始了局部或区域试验,并发展出了重庆农地入股等模式。2014年,中央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则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据了解,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流转;全国2.3亿户承包土地的农民中,6600万户或多或少地流转了土地。

在当今世界各大农业体系中,采用何种方式发展本国农业,因地制宜是一个重要原则。比如缺水少地,以色列就走节水和高科技线路;山多平地少,故日韩模式推崇中小型农庄;美国人少地多,大型机械化作业就是其农业的基本特征;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精耕细作,循环发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岁稔年丰、不稼不穑、风调雨顺、瑞雪兆丰年、秋收冬藏、肥水不流外人田等大量成语、熟语就来自农耕生活。

2012年,我到对农报道领域工作,当时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基调就是规模越大越好。至于大到什么程度为宜,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盲目的贪图大而全,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还因为强征等原因,人为的制造了大量社会矛盾。事实上,我国目前一些严重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均直接、间接的与土地相关。发现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后,中央连续下发文件,明确土地流转要遵循自愿、适度的原则。农业种植要规模适宜,风险可控,其合理性已被人类漫长的农耕历史所证实。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前几年土地流转头脑发热所带来的问题,在去年秋季粮价低迷的冲击下暴露无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龙江县被称为全国玉米第一县,而且种植户的种植面积普遍较大,一分、一毛钱的价格波动,反映在收入上都是天壤之别。龙江县东方红农机合作社种了5000亩的玉米,理事长马金生告诉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按照当时的临储价格计算,收入要减少上百万。对去年的玉米种植大户来说,保本并略有盈利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大量种植户甚至挣不回自己的工钱。

▲规模化种棉花的河北邢台南宫村民曾告诉中国乡村之声记者,2009年南宫土地流转租赁价格为一亩地280元,2016年已涨到850元,种植成本很高。

如果玉米等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三五年,农业领域的大量中产阶级将何去何从?把一辈子积累投入大规模土地流转的经营者要么被迫放弃土地;要么负债累累;要么违反约定,改变土地用途,耕地非粮化倾向会进一步加剧。更残酷的现实是,由于累加效益,流转规模越大,损失就会越惨重,翻本的可能性也越小。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一直主张发展家庭农场,他认为家庭农场是最符合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土地流转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让种地、尤其是适度规模种植变得更有保障却是一个大问题。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