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着力点和重点做了部署。
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着力点
胡静林认为,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要抓住以下五个重要着力点。
一是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农业综合开发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加大推进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如期完成。要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要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管护监督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二是着力补齐农业产业链短板,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在支持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以总结两类项目相结合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经验、编制《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为引领,找准农业产业链的短板,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布局,推动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流通服务业优化结构,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示范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结构更加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要重点支持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要探索构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与农民之间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三是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中央相关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布局,对“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分类施策,完善开发县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把节水高效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标准,控制地下水超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支持低碳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设施建设,扩大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试点范围。积极支持生态脆弱、资源过度开发的项目区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涵养生态。把完善科技支撑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广良种、良技、良法,完善科技推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四是要着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围绕特定需求开展针对性扶持,打造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良好、管理规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土地治理和产业化两类项目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的扶持政策和推进机制,把基础平台建设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衔接,促进农业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共同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试点范围和支持力度,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引入到适度规模经营的轨道中来,支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
五要着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业综合开发要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将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同时,重点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立足资源条件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支持发展一批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民合作组织,立项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的富民增收项目,“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作
胡静林强调,农业综合开发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调动各方力量,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投入。
中央财政将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
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扎实推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在“财金融合”加大投入等方面开辟新路子、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积极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基金、PPP等投入方式,以及“先建后补”等管理方式,加大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力度,不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活力。
要创新开发思路,紧紧围绕中央“三农”工作大局和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关键,在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环节精准发力,着力弥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要创新政策体系,以修订部令为契机,研究制定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体系,加强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涉农资金管理改革等政策和资金的统筹衔接,与财政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林水生态保护等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在积极融入财政支农工作大局中发挥“集团军”和“先锋队”优势。要创新项目建管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在项目建管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业综合开发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
三是推进科学管理,提升资金效益和项目质量。
要加强资金和项目全程管理,完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县级财政报账制,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加快预算执行,着力构建资金和项目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机制。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把贴近基层实际、适合由基层审核把关的事项放下去,进一步激发各级农发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切实发挥资金分配的导向性,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资金分配要切实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区域倾斜。要探索建立简政放权之后的资金和项目管理新机制。加快农发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推广应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农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四是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和完善制度的基础。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完善政策、修订制度和强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推进部令修订和贯彻落实,以此为统领,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简明高效、衔接配套”的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制度体系,覆盖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研究制定资金和项目管理内控和风险防范机制,把关键环节和高风险节点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要夯实基础工作,把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数据、区域布局和运行状况等底数搞清楚,加强项目动态监测管理,“让数据说话”,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要加强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协作。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