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项目

培育无公害奶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相关的生产技术操作?

2016年05月03日 14:15来源:土流网点击量:0

奶牛一种在市场需求量相对比较大的一种动物,可是在比普通奶牛要‘高贵’的无公害奶牛在生产技术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饲养管理技术

1.引种

不应从疫区引进种牛。引进种牛,应按照GB 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牛,隔离观察至少30~45天,经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2.牛场环境与工艺

奶牛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场地水源充足、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

牛舍应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牛舍内的温度、湿度、 气流(风速)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机会;牛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 388的规定;牛舍地面和墙壁应选用适宜材料,以便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牛场内应分设管理区、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上风向,粪污处理区应处下风向。

牛场净道和污道应分开,污道在下风向,雨水和污水应分开;牛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牛场排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3.饲养条件

(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 5048的规定。

奶牛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至少应达到《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第二版)要求,可参考使用地方奶牛饲养规范(规程)。不应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及保护剂(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应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异物和泥沙。

(2)兽药使用:对于治疗患疾病奶牛及必须使用药物处理时,应按照NY 5046执行。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用药时,在药物残留期间的牛乳不应作为商品牛乳出售,牛乳在上市前应按规定停药,应准确计算停药时间和弃乳期。不应使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激素类药物(如促卵泡发育、排卵和催产等药剂)及抗生素。

(3)防疫:牛群的免疫应符合NY 5047的规定。

(4)饮水:场区应有足够的生产和饮用水,饮水质量应达到NY 5027的规定。经常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若有水塔或其他贮水设施,则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予以定期清洗和消毒。

4.卫生消毒

(1)消毒剂: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 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应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石炭酸(酚)、煤酚、双酚类、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碘附)、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火碱)、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和来苏儿等。

(2)消毒方法

①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煤酚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及周围、进入场区的车辆。

②浸液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③紫外线消毒:对人员人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

④喷撒消毒:在牛舍周围、人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或病毒。

⑤热水消毒:用35~46℃温水及70~75℃的热碱水清洗挤奶机器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矿物质。

(3)消毒制度

①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煤酚溶液。

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和紫外线消毒,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参观应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③牛舍消毒: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④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 1%新洁尔灭或0.2%~0. 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⑤带牛环境消毒: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 o.1%新洁尔灭、o.3%过氧乙酸、o.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等发生。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乳中。

⑥牛体消毒:挤乳、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低牛乳的细菌数,保证牛体健康。

5.管理

(1)总体管理:奶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应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的清洁,保证牛乳卫生。坚持刷拭牛体,防止污染乳汁。 成乳牛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浴蹄。

(2)人员管理:牛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调出。

(3)饲喂管理:按饲养规范饲喂,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料。应捡出饲料中的异物,保持饲槽清洁卫生。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运动场设食盐、矿物质(如矿物质舔砖等)补饲槽和饮水槽,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4)挤乳管理:贮乳罐、挤乳机使用前后都应清洗干净, 按操作规程要求放置。乳房炎病牛不应上机挤乳,上机时临时发现的乳房炎病牛不应套杯挤奶,应转入病牛群手工挤净后治疗。牛乳出场前先自检,不合格者不应出场。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5)灭蚊蝇、灭鼠: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和水坑等蚊蝇滋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在牛场外围设杀点,消灭蚊蝇。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灭鼠药应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做无害化处理。

(6)废弃物处理:场区内应于生产区的下风处设贮粪场,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序管理。每天应及时除去牛舍内及运动场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贮粪场。 场内应设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废弃物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7)病死牛及产品处理:对于非传染病及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 16548的规定。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抗生素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 应及时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作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 16548的规定。

(8)牛乳盛装、贮藏和运输:应符合NY 5045的规定。

(9)资料记录

繁殖记录:包括发情、配种、妊检、流产、产犊和产后监护记录。

兽医记录:包括疾病档案和防疫记录。

育种记录:包括牛只标记和谱系及有关报表记录。

生产记录:包括产乳量、乳脂率、生长发育和饲料消耗等记录。

病死牛应做好淘汰记录,出售牛只应将抄写复本随牛带走,保存好原始记录。

牛只个体记录应长期保存,以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

(二)饲料生产技术

1.饲料原料

感官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 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及异嗅。

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的要求。饲料原料中含有饲料添加剂的应做相应说明。

2.饲料添加剂

感官要求: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异味及异嗅。

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及相关标准的要求。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或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使用应遵照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

3.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荆预混合饲料

感官要求:应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异味及异嗅。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及相关标准的要求。乳牛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不应使用任何药物。

4.饲料加工过程

(1)设备管理:饲料企业的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工厂卫生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卫生应符合GB/T 16764的要求。

(2)配料: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验和正常维护,以确保其精确性和稳定性,其误差不应大于规定范围。微量和极微量组分应进行预稀释,并且应在专门的配料室内进行。配料室应有专人管理,保持卫生整洁。

5.混合

混合时间,按设备性能不应少于规定时间。混合工序投料应按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投入的微量组分应将其稀释到配料称最大称量的5%以上。

6.留样

新接受的饲料原料和各个批次生产的饲料产品均应保留样品。样品密封后留置专用样品室或样品柜内保存。样品室和样品柜应保持阴凉、干燥。采样方法按GB/T 14699 执行。

留样应设标签,载明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和采样人等事项,并建立档案由专人负责保管。

样品应保留至该批产品保质期满后3个月。

(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

(1)环境卫生条件:奶牛场的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NY/T 388规定的要求。

(2)奶牛场的卫生条件

①具有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应符合NY 5027规定的要求。

②奶牛场应设管理和生活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畜粪堆贮区和病牛隔离区,各区应相互隔离。运送饲料和生乳的道路与装运牛粪的道路应分设,并尽可能减少交叉点。

③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非生产人员需经淋浴消毒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

④应按照NY/T 5049规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消毒方法。

⑤奶牛场内不准屠宰和解剖牛只。

⑥不从有牛海绵状脑病的国家引进牛只;外来或购入的奶牛需有兽医检疫部门的检疫合格证,经隔离观察和检疫后,确认无传染病时方可并群饲养。

⑦挤乳人员须经乳牛泌乳生理和挤乳操作工艺的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除上述规定外,奶牛场的选址、布局、 设施及其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健康卫生要求、生奶存放及运输卫生要求、防疫卫生等应符合GB 16568及NY/T 5049规定的要求。

(3)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要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 5048规定的要求,禁止饲喂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兽药的使用应符合NY 5046规定的要求。

(4)饲养管理要求:奶牛场的饲养管理应符合NY/T5049规定的要求。

(5)免疫接种:奶牛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6)疫病监测

①奶牛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

②奶牛场常规监测的疾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蓝舌病、 炭疽病、牛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同时需注意监测我国已扑灭的疫病和外来病的传入,如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等。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③母牛在干乳前15天做隐性乳腺炎检验,在干乳时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封闭治疗。

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7)疫病控制和扑灭:奶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①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②确诊发生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奶牛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牛海绵状脑病时,除了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 扑杀措施外,还需追踪调查病牛的亲代和子代;发生炭疽病时,只扑杀病牛;发生蓝舌病、牛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时,应对牛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GB 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GB/T 16569进行。

(8)记录每群奶牛都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 奶牛来源,饲料消耗情况,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 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2年以上。 

本文引自《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一书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