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春耕时节,国内部分粮食主产区因为粮价下降,一些种粮大户为了降低成本,退掉了流转费较高的土地,出现了毁约。这种现象如果大范围出现,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甚至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值得关注。
土地流转价格的高低真是流转风险的决定因素吗?其实不然,虽然土地流转价格受流转规模大小、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种植养殖品种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但如何保障土地流入方和流出方获得持久收益,实现双赢,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点,政府的指导和政策的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农业种植大户有经验、有设备,意愿强,但单凭一己之力却难以将现代生产要素应用于农业;合作社带头人是领头雁,但管理经验、技术和知识相对有限;城市工商业经营者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但对农业不熟悉,贸然进入农业领域难免出现经营困难。
这个时候,政府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像山西太谷的精准奖补、河南滑县完善的农田设施和健全的农技服务体系,以及四川崇州的高产稳产高效农业项目入村,都体现了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支持作用。他们了解形势,知晓政策;他们感知市场变化,因势利导谋划规划,解决农民难题;他们申请项目,吸纳资金,为土地流转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难点,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尴尬,为流转方降低成本铺平道路;他们掌握资源,既可以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减小误判,提高生产的精准度,也可以培训人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竞争力,化解成本与利润的逆增长矛盾。
有了政府的扶持帮衬,流转的难题逐一化解,流转双方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流转的土地就稳住了,规模化经营的路也会越走越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