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他们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全国解放的胜利。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最初被提出来,首先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其次是动员农民支援和参加革命战争,即毛泽东所说∶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最大任务,是当时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制约中国生产力的最大障碍还没有清除,那就是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于是,1950年就进行了这样一场改革,应该说这次改革也是一次革命,只不过是一次生产关系上的变革。
不过,这次土改并不是社会主义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而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一步,因为土地改革的目的和作用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私有制。
但这次改革的意义巨大,所有制问题的解决为日后三年恢复奠定了强大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