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的时候最喜欢把银杏的叶子摘下来做书签了,那么这种带有时光记忆的银杏,要利用怎么样的栽培技术才能提升其产量呢?
概述
银杏为银杏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别名公孙树、白果树。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耐旱,不耐荫蔽和水涝。以种仁和叶入药。种仁含蛋白质、组氨酸、脂肪等,有润肺、 定喘、止带之功能。性平,味苦、涩。主治肺虚咳嗽、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遗精等症。叶含黄酮类化合物,经提取制成药剂可治疗脑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症。主产于江苏、 河南、山东、安徽、辽宁、四川等省。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播种育苗地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扦插用苗床应选壤土或黄心土,整平耙细后做成宽1.3米、高20厘米、中间稍高的龟背形畦,四周开排水沟。育苗地要靠近水源。选择地势高燥、光照充足、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块做栽植地。 宜进行集约化栽培和管理,取得早期丰产。也可利用房前屋后、风景区空隙地、庭院四周、路边及旷野零星地种植。
2.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扦插和嫁接也可繁殖。
(1)播种育苗。选择20年生以上健壮、高产、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于9-10月采集成熟的果实。当年秋、冬季播种的随采随播。春播需将种子用湿沙层积储藏,第二年春种子裂口时,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条播或点播,株距10厘米,沟深5—7厘米,播后覆盖细土与畦面齐平,浇水,床面盖草保温保湿。幼苗出齐后及时揭去盖草,进行中耕除草、间苗和追肥,每亩保留壮苗约1万株,2—3年即可出圃。每亩用种量约40千克。
(2)扦插。可采用嫩枝扦插。夏季从结果早、产量高的优良母树上选择当年生、发育充实的半木质化嫩枝,先在其基部进行环剥,约15天伤口愈合后自基部环剥处剪下,截成7—10厘米长,有3—4个节位,叶片无病斑的嫩枝做插条。 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2—3片叶。将下端切口在500毫克/ 千克吲哚丁酸中浸5秒钟,稍晾后扦插。扦插时将插条1/2 插入土中,只留2片叶于土外,行株距10厘米×5厘米,随即浇1次透水。搭弓棚遮阴、保湿。生根后叶片脱落,应及时揭膜通风,并保持床土湿润,加强幼苗管理。冬季用马粪覆盖培土,保温防冻,2—3年即可出圃定植。
(3)嫁接。于清明前后用皮下枝接或切接法。选径粗10厘米左右的实生苗做砧木,从30年生雌株上采3年生、 有3~5个短枝的枝条做接穗。嫁接时先将砧木从距地面约2米处截断,用利刀切开树皮达木质部,将接穗削成三棱形嵌入砧木的切开部分,用麻片或塑料绳扎紧,裹上填入园土的草环保湿。成活后揭去捆绑物,除去砧木上的赘芽和萌蘖,培育2—3年便可出圃定植。
(4)定植。早春按行株距5米×4米挖穴定植,穴径和深各50厘米,同时要配置5%的雄株,以利授粉,否则结果率低;叶用园可适当密植。每穴施入有机肥20千克及少量复合肥,与底土混匀,盖细土后将苗栽入穴内,覆土稍高于地面,浇透定根水。
3.田间管理
(1)中耕与追肥。定植后可在行间套种豆类、薯类等矮秆作物或草本药材,结合间作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树冠郁闭前每年施肥3次,早春施健芽肥、夏季施壮枝肥、冬季重施腊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并配以尿素、过磷酸钙等, 于树冠下开环状沟施入,施后覆土、浇水。结果植株于花期用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溶液根外追肥,每15天1次,选晴天傍晚或阴天喷施,遇雨应重喷。
(2)剪枝与授粉。每年冬季剪除枯枝、细弱枝、重叠枝、病虫枝和直立性枝条。夏季摘心促使其多分枝,同时除去赘芽,剪除根际萌蘖,促进植株生长健壮。银杏为风媒植物,在雄株开花前,可采集雄花枝挂在雌株上,借助风力进行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发病初期叶上生红褐色圆斑,扩展后成不规则大病斑。病菌在病叶中越冬,借雨水传播侵入叶片, 夏秋季高温高湿及管理粗放的银杏园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剪枝扫除枯叶烧掉。生长季加强肥水管理,经常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1~2次。
(2)茎腐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呈褐斑,后韧皮部腐烂碎裂,植株枯死。病菌自伤口侵入,苗木生长势弱、雨后易积水的低洼地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幼苗期间作高大乔木以安全越夏,及时拔除病苗烧掉,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1~2次。
采收加工
1.采收。实生苗栽后15~20年、嫁接苗栽后3—5年开始结果,30年后进入盛果期。9-10月外种皮呈橙黄色时采摘,或自然成熟脱落后采集:采后堆放在阴湿处或浸泡于缸内,待果肉腐烂后取出,置于清水中搓去除肉质外种皮,冲洗干净,晒干储藏备用。
2.加工。剥出种仁即为生白果仁;用蒸、炒等努法加工后打碎外壳取出种仁,即为熟白果仁。以壳白、种仁饱满、色淡黄,内部白色粉质、中央有空隙者为佳。成年银杏平均每株产干果约100千克。10-11月收集经秋霜打后的叶片,晾干净选后供药用。以叶色黄绿、气清香者为佳。 近年有不少厂家收购银杏叶,提取银杏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