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上奇迹般地建起5万㎡的商业街和超过5000㎡的城市阳台;120亩土地建成公园后不仅面积不变,还多出了6.4万㎡的地下商业街……这不是在变戏法,而是我市在节约集约用地过程中,创造性地向空中,向地下要地的典型案例。
记者从市国土房管局获悉,通过节约用地,仅直辖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占地面积由1996年的32.9公顷/亿元,节约集约到目前的2.38公顷/亿元;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由18.67万元/公顷上升到76.22万元/公顷,增长3倍;单位耕地的农业产值也有80%的增幅。
工厂进园区有硬指标
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重庆的山地、丘陵占了90%以上,耕地保护压力大。特别是近年发展任务繁重,用地保障压力大,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约束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为了实现节约集约的目标。我市将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行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化土地资产价值,提高使用者用地成本意识。
此外,我市还提高用地门槛,工业园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容积率等有了硬指标,促进了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土地集约利用。
“五大绝招”集约用地
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我市节约集约用地还有“五大绝招”,即向旧城要地、向地下要地、向空中要地、向荒坡要地和向滩涂要地。
比如,江北区嘉陵公园占地120亩,以前利用率不高。通过向地下要地,地面公园绿地面积不减,地下空间合理高效利用,建成6.4万㎡的地下商业街。
向荒坡要地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例如,洪崖洞片区原为一陡坡,上有危岩、下有滑坡,政府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进行综合整治,在仅有的47亩坡地上建起了近5万㎡民俗风貌区和超过5000㎡的城市阳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
用地纳入政府年终考核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我市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依法处置“四久”工程。
2004年,市政府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指标纳入市政府对40个区县(市)政府的综合考核范畴,促进各区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8年10月21日,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约束、激励、监管等措施,以节约集约的用地政策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