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兴化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目前已形成果蔬种植、家禽、水产养殖产业集聚区,农业年产值增加近2亿元,让当地人民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
2013年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说:“让兴化尽快恢复生态水乡的特质,让‘绿色’成为兴化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发展兴化高效农业的一个新的思路。”
生态螃蟹
一望无际的水面上,长满了翠绿色水草,十几个身穿防水衣的农民涉在齐腰深的水中,手抓网兜在水中捞着螃蟹,每捞一次仅三两只。
在兴化市燎原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的养殖场,一位农民说: “在原生态的养殖环境中喂养天然饲料,螃蟹生病不用化学药品治疗,增强螃蟹的 ‘野性’,这样生长出的螃蟹才是真正的生态螃蟹。这是我们遵循的养殖原则。”
兴化市水产局负责同志介绍,兴化的螃蟹养殖经历了一个由 “大养蟹”到 “养大蟹”、养“生态蟹”的过程。原先放养的 “蟹苗”每亩要放2000到3000只 “五期大眼幼体”,最多的每亩要放4000多只。由于养殖密度高,养殖周期只有一年,成活率低,个体小。
如今,该市的7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中的50万亩放养或混养螃蟹,都是放养个体大的 “扣蟹”,最少的一亩水面只放养200只,一只螃蟹的 “居住”面积平均可达3平方米,生长时间也由原先的1年变成2年。 “螃蟹的生长环境变好,自然成活率变高,品质也随之提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该市水产局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今年每亩螃蟹的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比上年上升25%以上,其中生态蟹、品牌蟹起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
目前,兴化市已有34个水产品成为省权威部门认定的绿色生态产品。3万吨螃蟹中,有近2万吨是生态蟹、品牌蟹。让生态螃蟹 “有名有姓”闯市场已成为该市广大养殖户的共识。
绿色农产品
省委副书记张连珍2013年在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考察时,让该公司总经理张洪孝现场演示用FD真空冷冻技术生产的脱水草莓复原的全过程。仅几分钟,烘干的草莓即迅速膨胀复原,像一个个蹦蹦跳跳的乒乓球,让人惊叹不已。
张洪孝认为,生产生态、绿色农产品,首先要从原料抓起。目前,周边乡镇的1万多亩农田已成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与当地农民订下蔬菜收购合同:所有蔬菜均至少按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有了这样的保障,农民在生产农作物时会严格按照公司的各种规定,使得农作物本身符合‘生态’的要求。”
为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蔬菜原料的农民,对 “生态绿色”标准如数家珍。 “香葱、高丽菜等十多个品种,是不可以使用化学肥料和有机磷农药的,鲜菜在进入厂区前,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检验,工人进厂区要经过三个风道消毒杀菌……”
目前,兴化市120多家脱水蔬菜企业中,有50多家获得权威部门认定的绿色食品证书,且与乡镇合作建立了10万多亩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已有约5万名农民成为了 “农业工人”。
与企业建立基地同步,兴化市按照区域化布局的思路建立了30万亩的绿色高效农业基地。该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用以奖励绿色产品开发。目前,戴南镇的万亩绿色食品基地、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的1500亩农业示范园,都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稻鸭萍共作
“水乡金秋好风光,风吹稻叶哗哗响,鸭子田中呱呱叫,稻鸭共作真奇妙。”日本山华农业科技发展 (江苏兴化)有限公司的“稻鸭萍共作”实验基地,董事长张培华用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描绘出了他们正在使用的全新种养模式。
山华公司对1000亩基地实行休耕和种植牧草肥田。 “稻鸭萍共作模式,就是要在没有农药化肥、自身肥力很好的农田里生产才能达到更好效果。”该公司中方农技员常伦岗说, “土壤经过一冬一春的 ‘休养生息’,可改善理化性状,提高肥力水平,使土壤里的有害物质得到分解,这样一亩多收40公斤稻轻而易举。”
张培华介绍,实行稻鸭萍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养鸭,养绿萍。稻子在生长期中,不使用农药、化肥,鸭粪、绿萍成了稻子的肥料;鸭子在稻田里觅食,吃了不少虫子,也省去了农药。等收稻后,种上黑牧草,到初春,再养上鹅,让土地得到充分休息,提升品质和效益。现在土地还处于有机转换期,出产有机食品的土地条件尚不充分,每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但是产品很走俏。等该地块达到生产有机食品条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那时该地块的产量与平常稻田的千斤产量就差不多了。“等到有机转换期一过,企业效益还会有大的提升。”
总之,高效农业的发展应当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系列更多、品种更多、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创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