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春季甘蔗生产季节气温低,雨水偏多的情况,为加强甘蔗春季生产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根据蔗区生产特点,研究制定《2016年甘蔗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是:抢收早种,优选种茎,科学播种,合理施肥,注重病虫,加强田管。
一、抢种新植蔗
今春雨水偏多,影响前期田间耕作及种植。应抓紧利用当前有利天气,及时抢种新植蔗,尽量延长甘蔗生长期,以利产量提高。可以边砍边种,做到不误农时。
二、优选良种及种茎
(一)良种
提倡多品种布局,提高自育良种种植比例。推荐选用福农38号、福农39号、福农41号,粤糖00-236、粤糖60号、粤糖86-368,桂糖29号、桂糖32号,桂糖42号,柳城05-136,云蔗03-258、云蔗05-51等良种。机械化收获可选用福农41,柳城05-136、桂糖42、云蔗05-51等良种。各蔗区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二)种茎
选用脱毒处理的甘蔗秋繁种茎,也可选用蔗梢部种茎。蔗芽饱满、无病虫。对于省际间调种,注意防止种传病害随蔗种传播扩散。早春新植应特别注意种茎消毒,主要防治甘蔗凤梨病和赤腐病,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浸种消毒5分钟左右。
三、科学播种
(一)耕翻整地
注意掌握不同土壤类型的适耕期,及时进行机械耕翻整地。人工种植、收获的植蔗行距1~1.1米为宜;机械收获的根据不同型号机械进行单行宽播幅种植或宽窄行种植。水浇地植蔗沟深20~25厘米,沟底蔗床平整,对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植沟应稍浅;旱地植蔗沟深25~30厘米左右,沟底宽25~30厘米。在坡度大的旱地蔗区,要求环山沿等高线开沟,利于保持水土,节蓄降雨。
(二)提高播种质量
甘蔗播种质量主要看出苗率及齐苗情况,保证每亩萌芽苗数达到4000苗以上。要做到:保证种茎数量和质量,促进蔗芽和种根萌发,保证齐苗、壮苗。
1.下种量。根据蔗种的质量和新鲜度、季节迟早、气温和土壤湿度情况,下种量应在5500~7500芽/亩。采用全茎种机种的可适当增加下种量。另外,早春植时气温较低、蔗种质量较差的也要适当提高下种量。遭受寒害蔗区,注意在砍种时进行段选,除去死芽,适当提高下种量,必要时采用3-4芽段的种茎。
2.培育壮苗。今年春季我国主要蔗区雨水偏多,田间湿度较大,下种时适宜土壤相对湿度80%左右,以利于培育壮苗。土壤水分含量过多的地块,要及时清沟排水,以免种茎因缺氧导致腐烂,降低出苗率。为防春季干旱以及在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块,种植时仍需采用人工微量淋水,先施足基肥,在植沟摆好蔗种,集中位置淋水,淋水完后再盖土和覆盖地膜。
四、合理施肥
施用复合肥或缓控释肥作基肥,在下种前施于蔗沟中间,保证苗期早生快发。在苗期管理阶段,提倡除草、松土、施肥和施药一体化作业。5月份甘蔗进入伸长期,结合大培土,要深施重施追肥,施肥量占施肥总量的60~70%,一般亩施尿素30~40千克、氯化钾10~25千克,或施甘蔗专用复合肥60~80千克,有条件的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机械化中耕、除草、施肥、施药、培土一体化作业要根据苗情、土质和天气条件。前期以速效肥为主,浅根际作业;后期以高含量包衣肥或缓控释肥为主,提倡深施。无论基肥或追肥,都建议增施有机质或生物菌肥。机械化作业应注意避免不同肥料混拌造成粘结,影响施用效果。大培土作业建议在株高50厘米左右完成,避免因拖拉机地隙较低折断甘蔗生长点。
五、防治病虫草害
提倡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性诱剂迷向法以及灭虫灯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措施防治螟虫。甘蔗新植下种时施用克百威、辛硫磷、杀虫双、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度锐)等药剂,控制前期枯心苗发生。蓟马发生初期可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伸长期发现绵蚜危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或全面的喷药防治,可使用10%的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20克,或用50%的辟蚜雾,每亩用量20~30克,兑水30千克喷洒防治;用5%丁硫克百威等颗粒剂3~5千克防治白蚁。用阿灭净、阿特拉津、蔗草净等进行田间除草。冬植在去除地膜后和封行前仍要喷施除草剂,新植的要及时喷施除草剂实行田间封备。
六、加强宿根蔗的田间管理
一是适时砍收。尽可能采用低砍,利于增加产量,并提高第二年宿根蔗萌发率,同时一定要避免雨天砍收。二是开垄松蔸。收获后尽快开垄松蔸,对遭受严重冻害蔗区,注意检查蔗蔸的情况,如发现蔗蔸坏死,必须进行翻种。北缘蔗区可适当延后开垄松蔸。三是查苗补苗。发现缺蔸断垄的,及时进行补苗。四是施足基肥。按照新植蔗基肥的数量在开垄后施肥覆土。五是覆盖地膜。有条件的地区宿根蔗在2月及更早砍收的,可采用宽膜覆盖。六是及时防治病虫害。宿根蔗由于生长比新植蔗早,病虫害发生相对较早,要及时对宿根蔗进行田间检查,如发生病虫害,可根据发生情况和范围大小进行局部或全面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