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碚府发〔2012〕7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各管委会,在碚市属各部门,有关单位: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北碚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渝府发〔2012〕72号)精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为指导,以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和服务城市为目标,围绕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主体功能,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拓展农业功能,逐步实现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构筑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形成“一区两园三带四特”格局(即建设重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和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两个园区建设;打造江西片区名山温泉生态休闲、歇马-澄江农业生活体验、江东片区花木暨旅游农业等三个产业带;重点发展蔬菜、花木、食用菌、嘉陵江名优鱼等四个特色产业),全面提高我区都市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到2017年,力争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农业耕地收益达7000元/亩以上。
(三)基本原则。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市场导向,农民主体。围绕增强市场竞争力,生产优质、安全、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发挥农民群众主体能动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优化结构,效益为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科技支撑,强化服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用现代科技支撑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突出特色,保护生态。依托我区蔬菜、花木、食用菌、嘉陵江名优鱼等特色产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推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保护农村生态。实现特色效益农业既能促农增收,又能服务市民,还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充分发挥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二、构筑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
(四)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根据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城市规划区外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以嘉陵江为界分为江东片区和江西片区。江西片区依托缙云山、中梁山、十里温泉城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以休闲养生、采摘体验等为重点的休闲农业,龙凤桥街道、澄江镇主要发展石曹上萝卜、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等无公害蔬菜产业,歇马镇依托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重点发展名贵苗木和无毒果苗;江东片区依托蔬菜、花木、嘉陵江名优鱼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及设施农业、园艺农业,重点打造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嘉陵江名优鱼和名特经果林等特色产业基地。
(五)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蔬菜、花木、食用菌以及嘉陵江名优鱼等效益较高的特色产业,关闭禁养区范围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做强蔬菜产业,巩固13.5万亩蔬菜基地,抓好蔬菜初加工及冷链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中高档花木,大力发展花木精品园,到2017年累计达到70个,形成集高档花木研发、生产、交易、产品展示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提高食用菌产量,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抓好精细加工。优化嘉陵江名优鱼养殖品种,推广鱼菜共生、鱼鳖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建设黑糯玉米、紫薯、山药、中华小米等一批名优新品种基地。扶持壮大柑橘等果苗生产,加快农业良种化进程。大力发展红豆杉、金槐、腊梅和杨梅等名特经果林产业。各涉农镇(街)要按照全区统一部署,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合理确定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有特色的重点产业。
(六)着力打造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三条休闲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碚金路为轴线,以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和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形成集园艺、观光、养老、度假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带,发展一批具有观光、休闲、体验功能的花木精品园和休闲农庄;依托缙云山、中梁山、十里温泉城等旅游资源,打造名山温泉旅游休闲产业带,着力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歇马-澄江以观光采摘为依托,打造农业生活体验带。通过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示范带,拓展农业功能,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产业项目+服务设施+体验区”的北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组团式发展模式。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倾斜,通过项目扶持、贴息补助、税收优惠等措施,3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对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在企业品牌、质量认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
(八)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已建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涉农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扶持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发展(以下简称“三品一标”),到2017年力争获准认证“三品一标”30个以上,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积极培育农业品牌,全面提升北碚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将静观腊梅、静观花木、歇马果苗、金刀峡反季糯玉米、石曹上萝卜、“渝和畅”牌蔬菜水果等打造成市内外知名农业品牌,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社会公信度和市场影响力。
(九)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积极规范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5年内培育新型股份合作社区级示范社20个。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连片经营。建立和完善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十)加快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聚合农业科技项目,加强与市内外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完善专家创业园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孵化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对园区道路网络、设施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温泉谷、华夏养老园、腊梅博览园、乡村嘉年华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提高农业与旅游、养老、休闲度假的融合度,提升园区的档次和示范性。结合两江新区的发展和二环、三环等市级交通干线在江东片区的贯通,将项目区不断向柳荫镇、三圣镇、金刀峡镇拓展,以带动整个江东片区的农业产业发展。
(十一)充分发挥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作为重庆对台农业的窗口,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明确“以台为主、以农为主”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打造集园艺、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突出台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渝台风情观光,加快瓜果蔬菜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研发良繁示范区、风情观光及管理服务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集中居住示范区等六个功能区的建设。做好国家级进境植物隔离圃、城市生鲜冷链食品物流基地、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重庆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三大典范”。
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强水利及交通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到哪里”的要求,5年内规划完成14亿元以上水利投资。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场镇供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全区农村饮水合格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平方公里,完成水系森林绿化10000亩,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保存率达到85%以上,有效灌面达到全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2017年,全区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及硬化率均保持在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80%。
(十三)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上报,启动重点村村级土规编制。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统筹安排农田和村庄土地整治和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把产业取向原则贯穿到农业综合开发之中,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心转向休闲农业、园艺农业等重点产业建设。
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十四)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对农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特色效益农业知识更新培训,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深化“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突出抓好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有关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
(十五)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深化区、镇(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费保障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员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结对子,实行对口帮扶。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与创新。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每个村培育5-8户科技示范户。
(十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挥西南大学等高校及社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研优势,按照现代农业技术要求,搭建都市农业科技示范的平台,采用引进研发、试验、集成、示范推广的技术路径,升级北碚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七、建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十七)健全农产品产销机制。大力培育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加强北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管理,全面推进乡镇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管理,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办好农产品网上展厅。加强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广泛链接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衔接,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引导市内外大型批发市场与我区的蔬菜、果品和花木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积极参与各种农业展会,扩大我区特色农产品对外销售。
八、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行镇(街)负责制,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保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区农委负责全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和具体实施,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深入农村第一线,联系实际抓工作。区政府对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行专项考核,纳入对各涉农镇街及相关部门的综合目标年度考核。区里每年评选10-15个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先进典型,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
(十九)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区、镇(街)财政要整合农业发展资金,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集中财力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建设。从2013年起,建立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基金,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额度为每年1500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加工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创建及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等方面的补贴和奖励。该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区农委、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各涉农镇(街)要加大对特色效益农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参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形成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为投资主体,政府扶持帮助的特色效益农业投入机制。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7日
相关阅读:
重庆市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渝府发[2012]72)
重庆市永川区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永川府发〔2012〕47号)
重庆市南岸区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扶持办法(南岸府办发〔201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