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意见〉的通知》(芜市发〔2015〕9号)精神,现就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中央、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决策部署,把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借力“互联网+”,着力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农业装备制造、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开发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达到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处在皖江地区前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5%,水稻、油菜、棉花单产水平全省领先,粮食总产稳定在130万吨左右,家庭农场力争达到4000家,打造3个百亿元级的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资电商平台。
三、 工作重点
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突出五大举措,明确重点任务。
(一)以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加快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
1.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水利改革,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县级政府为主体,统筹整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出台并落实生态高标准农田投资、建设和管护指导意见,配套出台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
2.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机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装备产业,支持中联重机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打造国际知名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速农机农艺农信融合,主攻机插秧、油菜机收和谷物烘干等农机化薄弱环节,加大对购置急需机械的支持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3.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现代农业” 五大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市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在农资采购、农业生产作业、农产品质量监管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共享信息资源。提高气象预测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防控能力。
(二)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创建农产品品牌为目标,以种养循环、综合利用为手段,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以大宗粮油为主体的绿色专用原料基地、以“菜篮子”产品为主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特色创汇为重点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三品一标”发展, 整合“芜湖大米”、“芜湖江蟹”等品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三只松鼠”、 “溜溜梅”蜜饯、“同福”碗粥、“无为板鸭”、“野树林”等企业知名品牌;做好“圩猪”、“五华鸡”、“细鳞斜颌鲴”、“陶辛青虾”、“丫山丹皮”、弋江籽“紫云英”等特色农产品深度开发利用工作。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以及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我市现代农业,各县每年引进1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重点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推进集群集聚发展。重点支持无为县特色水产水禽及羽毛羽绒加工、芜湖县苗木花卉、繁昌县休闲食品、南陵县粮油羽绒精深加工、弋江区农产品电子商务、鸠江区蔬菜加工与配送、三山区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提升发展,相关县区要力争打造1个以上在全省领先的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在产品特色高端、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创新升级。
3.创新农业流通服务新业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支持无为、芜湖、南陵三县和鸠江区做大做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推动相关市场向大型物流中心方向发展。重点支持“三只松鼠”、宇培吉品冷链物流、安徽阡陌(爱农资)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甲级队,推进农产品电商向村级延伸。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促进物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发展。办好芜湖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4.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推进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因地制宜推广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打造一批美丽田园、美好乡村。
(三)以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以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工厂化育秧等物化补贴试点,大力推广新型肥料、绿色药械、复合式农机,探索专用粮食品种、品牌粮食品种、粮食烘干与分级设备、薄弱环节农机作业等物化补贴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粮食绿色增产模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2.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南陵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在特色产业发展、农村金融保险、农机农艺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无为县在加快开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发展一批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园区。芜湖县、繁昌县要把六郎、平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园区,走在全省前列。鸠江区、三山区重点打造白茆、响水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镜湖区、弋江区建设好以服务城市为主题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巩固市级蔬菜标准园建设成果,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发展光伏农业,大力提高设施农业比重。
3.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开展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水平。开展农牧结合、粮改饲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试点。扶持工厂化肉牛肉羊养殖,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开展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重点大力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推进大水面增殖友好型渔业发展,加快发展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鳖,推进生态休闲观赏渔业发展。加快老旧鱼塘改造,积极发展特色水产业。加大畜禽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等生产环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4.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开展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加快标准园建设,建立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蔬菜、水果生产供应基地。继续加大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深度发掘地域性显著、文化内涵丰富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体闲观光业等资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企业和区域品牌。加快推进“一村一品”。
(四)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农户)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引领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以做优做强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开展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活动。
2.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落实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作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农业公益性服务,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围绕大宗农作物“耕、种、收、管、储”等环节,开展订单式服务。
(五)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激发农业农村要素活力。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无为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推进县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土地、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有效配置。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资质准入、退出以及风险防范机制。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标准。
2.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根据省深化改革领导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2016今年开始,全市选择3-5个村进行试点。重点把握好“三定一赋”(即资产核定、身份界定、股份量化确定和资产赋权)。
3.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其贷款平均增速。开展土地承包权和农林产权抵押、质押以及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发行债券融资、“新三板”挂牌和上市。支持中国邮储银行在南陵县建设“三农”金融创新试验区。设立市农业贷款担保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试点。2016年对水稻、小麦、油菜继续实行提高农业保险补贴标准,开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业务,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风险保障水平。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设立农业类“院士工作站”。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稳定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在岗在编90%农技人员参加包村联户工作。加大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力度。加快现代种业建设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加强对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的领导,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与“十三五”规划、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定的工作方案等衔接工作。加强各类意见、规划、方案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2.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确保财政年度支农资金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县区、乡镇政府均应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重大项目。
3.强化督查考核。制定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专项督查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