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此后,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也对“人地钱”挂钩政策进行了回应,表示国土资源部已经与发改委、公安部、住建部、人社部一起商讨制定“人地钱”挂钩方案。
什么是“人地钱”挂钩政策?“人地钱”挂钩政策对于农民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地钱”挂钩政策的具体含义
人地钱”挂钩政策其实就是为了加速完成“到2020年把一亿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变成市民”的目标,要使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具体来说是指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是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的政策机制。
“人地挂钩”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以人定地、人随地走。
“人地钱”挂钩政策解读分析
“人地钱”挂钩政策将加快实现户籍城镇化,并且释放出三重政策善意: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地钱”挂钩意味着在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核心在于“人”本身的城镇化,是围绕农民工“市民化”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城镇化。
二是表达出推进“社会公平”的政策方向,“人地钱”挂钩政策的目标,是要让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享受到与其他城镇人口平等的公共服务与各种基本权益。
三是“人地钱”挂钩政策也是对过去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纠偏,房地产市场的不良发展导致了越来越多“空城”现象的出现,严重违反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地钱”挂钩政策将有利于遏制房地产发展乱象。
本文为土流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禁止以任何形式的转载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