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在总理的关注下,新桥成为了国内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典型。但追溯历史即可发现,新桥当初启动“三集中”改革,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破解“土地少、人口多、企业散、农业弱、村容差”的困局。
其实,困局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苏南模式的一个典型,新桥拥有强大的产业经济,与只有19.3平方公里的土地产生了严重矛盾。可以说,城镇化的动力源自工业化,起点是土地矛盾。
新桥破解的方式是实施“三集中”。农民集中居住首先形成了增量土地,其次带来了人口规模,为发展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提供了空间,而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不仅可改善新城镇的生态环境,并派生出人口集聚和市场购买力,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在前两个集中的基础上,农民开始从农业脱离出来,通过土地流转走农业规模化经营道路,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但要实现这个循环,前提必须要有大量的资本作为支撑。因为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根据有关测算,10年来新桥在“三集中”建设中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该镇当初启动改革的首笔资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乡镇集体企业转制,资产退出经营领域所获得的8亿元集体资产,然后通过安置房销售、增量土地拍卖和开发房产等收入来形成滚动开发。
佛山各镇街近年来也高度关注“产城互动”,但更多是从人才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转型需要技术创新,创新则需要高端人才,高端人才需要更好的城市配套,于是必须进行城市升级。其实,从新桥的经验来看,产业转型更重要的是给城镇化提供资金基础和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产业的持续发展,就无法满足城镇化所需要的各种资金。
在过去10年中,新桥每年一般预算中超过90%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但仍无法做到完全覆盖。因此,新桥也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大拆大建”的单一投入机制,充分依托阳光、海澜等骨干企业,有序开放建设市场,加快社会资本进入。
但如何从更多渠道、更大幅度地增加镇级财政收入和进城农民收入,依然是新桥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这也值得佛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