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晨报
在大多数村民对“即将实行”的土地流转表示支持的同时,有几户人家的工作却毫无进展。
受传统农业附加值低,耕地不能改变现有用途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向规模化、产业化要效益。然而,土地流转在基层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障碍。
村民:土地流转金应“随行就市”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来自村民的阻力中,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恋土情节只是其一,村民更多的顾虑主要来自土地流转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很多村民在乎的并不是土地流转所带来的眼前利益,更多的是为未来可能产生的回报而举棋不定。
9月12日,高青县常家镇颜家洼村村民向记者反映,“前段时间,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同家下通知,说是要征用村里的200亩农田建设大棚,并且有可能强行推掉村民的田地。”据反映问题的村民介绍,颜家洼村本次共有200亩地被列入征用的范围,涉及到45户村民。
这200亩土地可分成两种,一种是由村民自耕自种,另一种则属于租种地。受高青当地的经济条件制约,颜家洼村许多村民常年在外打工,不少村民将自家耕种的口粮地租给其他人耕种,每年适当向租种者收取一定的租金。
“村里面下通知,要征用我们的农田,说是每年给我们一定补贴,有的村民愿意把土地租给村里,但也有一些村民不同意这个办法,希望能够继续种地。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村里就决定要强行推地。”反映问题的村民说,“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这是受法律保护的。”
在当地基层政府的公务人员看来,土地流转过程中,来自村民的阻力要复杂得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恋土情节只是其一,他们更多的顾虑主要来自土地流转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
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对土地的收益预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城郊型农村,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补偿费用,的确令人期许,很多村民担心的并不是土地流转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得失,而是在为未来可能产生的回报而举棋不定。
村民们的考虑并非多余。9月17日,颜家洼村一名不同意土地流转的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不同意进行土地流转,是因为合同是一年一签,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我们担心的是,我们把土地交了出去,他们(新的承租人)干上一两年后挣不到钱,一甩手跑了,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地已经被毁坏了,再想耕种就很难了。”村民于国(化名)说。
于国说,他们拒绝接受土地流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土地流转金应当“随行就市”,土地流转后,土地就会升值,而且,粮食作物的价格也保持着上涨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补偿,显然不合理。
“我不反对土地流转,我反对的是没有保障的土地流转。”于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