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市场

专家:土地改革根本方向是开放农村土地市场

2013年09月22日 09:09来源:点击量: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土地改革如何破局正在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的热点话题,作为农业大省,河南遇到的土地问题最为典型。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也赋予了河南在土地领域“先行先试”的政策。政策出台近一年来,落地效果如何?局部的探索又为全局的改革带来哪些启示?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了河南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张占仓。

 经济观察报:中原经济区规划中,赋予了河南在土地领域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据你观察,政策落地情况如何?这些“先行先试”政策对缓解河南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有哪些影响?
 
 张占仓:河南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试点,像“人地挂钩”政策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市实施,应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城市人口增加和土地指标调整直接挂钩,土地指标的分配和城市发展更吻合。但是我觉得这些试点只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最终中国的土地问题是城市地价过高、农民收入城乡差异过大,这些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城乡土地市场统一没有开放。
 
 1992年之后,我们把城市的土地市场开放,后来又不断完善,但是到现在为止农村土地市场还没有开放。如果不从修改土地法的角度调整这个问题,光靠政策的调整我觉得难度是非常大的。
 
 经济观察报:之前在探讨“人地挂钩”时也有过一些争论,比如,怎么准确跟踪人员流向来确定“地”的分配?这个问题目前在操作上是如何解决的?
 
 张占仓:河南正在讨论方法。其实这只是个理想的提法,比如今年郑州市人口增加10%,那么就允许郑州的土地指标增加10%,这就是“人地挂钩”。增加10%容易,但问题是,土地指标本来就很紧张,你让哪个地方减少呢?
 
 人口的“流出”、“流入”的核实也很难,在目前的条件下,比如一年10个月都在郑州打工,按照土地法,超过6个月就算郑州常住户口,可是农民工在老家的户口没有销掉,你怎么判断流出地呢?这只是比较理想的理论模型,真正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经济观察报:建设用地指标紧张一直是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但是在一些试点的地市,也有地方政府在出让用地指标。
 
 张占仓:这个规模很有限。只是说这个县或者这个市用地指标暂时多了,可以把这个指标流出去,但现在很少有地方有土地指标外流,现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是主要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从总体来看,河南建设用地指标的潜力有多大?
 
 张占仓:从潜力上来说,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要盘活这些土地资源受到现在法律的限制。比如说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河南农村居民建设用地占地2000多万亩。这是什么概念?现在河南农村还有6000多万农民、1500万户,农村居民建设占地2000多万亩,算下来就是户均一亩多。
 
  很多人对这个数字不相信,说农村一户没有一亩多,可为什么从土地调查上有这么多呢?问题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离开农村的一些人,现在还在农村保留有宅基地,因为他原来的宅基地没有办法处置,虽然宅基地多少年都不用,但谁也不能动它,眼下没有办法盘活这部分土地资源。
 
 我们平时总说“空心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走了,多少年都不在家了。但是他的宅基地谁也不敢动。河南省曾经试验出过一些办法,想盘活农村宅基地,但这个需要政策支持。
 
 经济观察报:目前一些地方也在尝试局部的土地指标流转,在这种流转中怎么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尤其是让农民也能分享到土地增值的收益?
 
 
 张占仓:现在试点的一些交易、流转还是在《土地法》周围打擦边球,现在的指标交易是地方政府出面,一个县的政府和另外一个县的政府进行交易,没有政府参与还是无法交易。为什么在交易中农民得不到收益呢?因为农民没有卖地的权利,只有政府有权利。公平合理的交易要让土地的所有者参与进来,平等议价,现在根本的方向还是要启动修改《土地法》,让农村土地市场有序开放。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未来土地市场改革最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张占仓: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要害是收入问题。现在农民手里最大的资产就是自己的土地,农民把土地看作是生命线,未来应该将土地资源的收益适度向农民群体倾斜。总体来讲,中国现在已进入了“不差钱”的时代,但问题是分配不均,其中在城乡资源分配不均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土地法》不合理问题,导致农民处于弱势群体地位。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