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面深化改革在各种困难中开展。经济新常态下,整个中国都开始调整姿态迎接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能带来的阵痛。在这已经过去的一年,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一本账要算。虽然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十二连增”,但是我国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指出,这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亟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求继续补农业短腿补农村短板,这意味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能力保护提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城一体推进,将会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农业种植把握机遇
余欣荣认为,当前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有发展新理念引领;二是有巨大市场消费市场的拉动;三是农业领域的社会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四是科技创新加速支撑;五是有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六是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这些因素都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重塑。首先从育种环节,应该实行多样化战略,不能再单纯地把增产多少列为育种的目标。而应该让那些追求优质的品种能够得到推广应用。其次,从产业链来看,应该进行简化重组,实行一体化的生产。
古人讲:“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体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我们不仅要识其“时”,更要究其“理”之所在,准确把握现代种植业的科学内涵,正确引导种植结构调整。
农业补贴爱上谁?
一方面,土地流转试点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金融领域的宽松政策,大量资本盲目的进军农业,规模化的土地流转并没有带来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另一方面,2015年我国面临通缩压力,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土改力度,2015年土地改革将会倾向“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2016年农地流转、财产权抵押、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2014年专项资金较2013年加大了示范专项的力度。之前的专项资金更重视规模化、区域化,国内五花八门的农业项目放任式发展,出现了“撂荒地”“撂荒项目”的怪现象,鉴于此,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更倾向于“示范化”。
2014年我国首次把加工类合作社示范社单项列出,计划2014~2016年发展1000家国家级加工合作社示范社。补贴资金从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养殖向产品储存、加工、流通等加大比重。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
雾霾的持续强劲,土壤的板结与污染,水土缺失依旧是我们迫切改善的重大问题,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农业项目的评价必须以不能破坏甚至能改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环评将是2016年农业补贴及专项扶持资金不可或缺的评价因素。
“三项农业补贴”推动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但不减,而且还会出台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这与其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明显区别。
2016年,扶持资金,惠农补贴政策成吨的投入农业。农业迎来更多的机会,预计有1.8万亿巨额补贴投入农业。将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三项农业补贴”将合并,规模农业和休闲农业将迎来扶持巅峰…
农业补贴四大变化:1、农业大户也能申项目,不再要求是独立法人;2、2申请主体不必“两年连续盈利”;3、对于财政资金的投入,农民也能持股;4、鼓励各省实行资金“先建后补”。
现行的“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优化补贴支持方向,突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
2016年,国家将强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农产品生产(一产)、加工(二产)、住宿餐饮(三产)结合起来,让农民增收、投资乡村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老板赚钱,真正推动利国利民的现代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