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投资报
近期,土地交易市场有点热,随着土地市场交易的旺盛,上调基准地价成了政府缓解地方债务偿债压力的一个思路。事实上,从国土部发布的数据不难看出,在此次上调基准地价之前,很多城市就已经提高了土地的出让底价:2013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7万亿元,增幅达77.3%,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同比增幅超过90%。
实际上,随着人们对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市道路越来越宽,城市绿地越来越多,收储后的土地能够真正用于商业开发的面积越来越小,所以即使收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价格上涨也是必然趋势。但通过上调基准地价来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对众多购房者似乎有些不公。地价和房价之间关系很复杂,高房价和高地价互为因果,若基准地价上调,则房价将进一步上涨,价格传导最终还是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地方债务最后变成购房者集体买单”这一说法成为众多购房者的担忧。 “上调基准地价是必然会发生的。房价在未来会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这是铁定的,不可能改变。”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存表示,现在没有任何的手段能对土地出让的成本进行控制,那么也没有任何手段能代替土地财政。这也难怪著名经济学家叶檀会高呼: “房地产兴就是中国经济兴,房地产衰中国经济衰。不管有多少人唱衰房地产,房地产崩盘一定是中国经济最后的一个板块。”
但是,依靠抬地价增加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境?据国开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约11.7万亿。而2013年至2015年,财政资金仅能支持当年城镇化新增投资的五分之一。既然是杯水车薪,又何苦以这种方式来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地价一涨,上下游其他相关行业也会跟着涨,在当前实体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盲目上涨会不会导致消费力萎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推高地价来填补债务,最终会陷入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