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合承德网
土地流转顺畅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加快推进的重要课题。
那么,我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去向规模化
其实,早在2005年3月1日,农业部就颁布施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但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展及成效并不理想,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这一状况尤为明显。
全市农业、农经部门根据这一部署和要求,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培植规模流转经营主体等方面入手,积极地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的负责人张森告诉记者,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流转面积累计达到67.6万亩,占家庭耕地承包总面积的16.1%,比2012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流转方式多样化。现在的流转方式主要有出租、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的去向主要是转入农户、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
根据有关材料显示,全市流转的67.6万亩土地中,用于粮食生产面积21.2万亩,用于疏菜、经济作物和养殖面积46.4万亩;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6.9万份,流转涉及承包耕地的农户达11.2万户。
“流转”鼓起了农民腰包,产出效率成倍增长
农村土地流转不仅解决了“有人没田耕,有田没人耕”的现状,而且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流转承包土地的农户不但享受到国家原有的各种承包土地惠农政策,还可旱涝保收地拿到流转土地所得的租金收入,又能腾出时间到当地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务工或外出打工挣取现金收入。
在隆化县唐三营镇石片村,2500亩土地都流转给了滦平舒氏伟业公司,这些农户们每年可从中获取的土地租金总额达到了175万元。不仅如此,流转出土地的当地农民到基地打工,每年又获得工资收入总额达110万元。
农村土地集中流转,改变了过去农户粗耕粗种、地块零碎不便耕作和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加大了在品种选育、农机应用等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所流转的土地产出效率要高于流转前的一倍以上。
土地流转还减少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全市每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4万人,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
多举措规范,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张森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40多万亩土地流向了蔬菜、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高效农业产业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我市可谓多措并举。
首先是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和《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意见》,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财政扶持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都作了明确规定。
推进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抓手。到去年底,全市11个县(区)都成立了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05个乡(镇)大部分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大部分村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员。
培育土地流转主体。为培育土地流转主体,部分县区制定了优惠扶持奖补政策,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园区、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