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清理出的逾百万亩闲置土地,截至今年8月,已完成处置31.25万亩,占闲置土地总量的29.9%。闲置土地处置难在哪里,导致处置进展慢?
难点之一政府原因导致闲置土地消除难度大,耗时长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上项目确有困难,但过去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急于求成,将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毛地”进行出让,尚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生地”进行出让,造成历史欠账多,而城市规划调整频繁,出让土地启动开发常难产。
难点之二用地单位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取证难,执行到位难
闲置土地认定的具体办法是国土资源系统的部门规章,但实际操作中,其认定过程要经信、住建、税务工商等部门进行共同取证。
即使认定闲置,闲置费收取也很难执行到位。
难点之三处置方式难以操作
目前的处置标准是动工建设、无偿收回和置换土地。
督导中,各地均反映置换土地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政府与用地单位进行谈判回购,价格也是难以谈拢,而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也不轻易采用。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处置闲置土地处置督导工作需“标本兼治”
督导节约集约用地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推动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和对地方土地督察具体实践看,笔者认为,督促是基础,引导是延伸,监督得更严,指导要更实。
闲置土地处置督导工作既需“督”,更需在“导”上发力,在初期要督促其“治标”,中后期需引导、指导其着力“治本”,力求标本兼治。
“治标”路在脚下必须一督到底
察得实情,督得到位。
对于地方闲置土地处置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回避,不外推,主动担当,帮助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想办法、定措施。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紧盯问题不放松。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遑论整改?要严格督促地方按照整改标准落实整改。
善于创新工作方法。
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式整改;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将整改不力的地区和普遍问题向省政府通报,并要求其在全省组织自查整改。
“治本”路在何方?须从“导”上发力
明大义,重引导。
重视政策宣讲,深化地方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及时处置闲置土地和有效盘活存量土地,作为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调优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善借力,能指导。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绝不能“单打独斗”,要指导其与经信、发改、住建、税务和工商部门建立闲置土地处置共同责任机制,规范调查取证程序,形成处置合力。
计长远,作向导。
为省级政府将各市(州)土地利用水平“排排队”,推进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增加对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考核力度,减少地方政府因招商引资产生的供地冲动,改变用地导向,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导地方改进土地供应方式等,避免陷入闲置土地年年处置年年新增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