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央层面上的农业补贴项目有50多种。据了解,在接下来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中,对绝大部分的农业补贴政策都将做出大力度的改革、调整。像咱们关注的“目标价格”补贴,就将会由大豆、棉花,扩展到三大主粮。
那么,每次政策的变化都依据什么呢?如何来看待这样的调整?今天的《农经漫谈》,来请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说说农业补贴改革那些事。
张子雨:国家对咱们农民的补贴力度是非常大的。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也就是咱们说的四补贴。除此之外,还有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政策。
过去的政策虽然好,不过依然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就在眼下,国家正在对这一系列的农业补贴进行调整,从“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到将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再到对渔业油价补贴进行调整。
为什么要改呢,其实咱们都能感受到,国家之前的政策虽然全面,但是却有点用力太平均。您看,“四补贴”政策落实下来,要是拥有政策性承包地的农民,不管种不种地,种不种粮,每一亩地,每年基本上都可以拿到90块钱左右的国家补贴。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有的农民拿到补贴后,转身去城里打工了,而靠租地种粮的人,又享受不到种粮种地补贴。这么一来,大家肯定有点不满意,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所谓改革,就是要针对之前的不足进行深层次整改提升。您看看,这报纸上也说了,下一步改革的大方向,将会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一句话,就是谁种地谁种粮,国家才会给谁补贴。而不是像现在,只要在农村承包了耕地,就能享受各种种地、种粮补贴。
这种新的补贴方式,正是对目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肯定和促进。您想想看,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人出去打工,种田的人,并不一定是原来承包的人。而且国家这些年来一直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为的就是让咱们农民发挥自己的特长,种地好的,就多种地,多拿补贴,补贴拿到手里,就可以大踏步地提升种地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逐渐地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咱们不想种地的朋友呢,也没必要为这补贴而郁闷。毕竟,咱们好些农民朋友们都有技术,有头脑,离开自己的村子,也能在城里立足,做生意,当老板。生意做得好,利税也多,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要是有了这样的好收入,也不必非得追求国家补贴,咱们也要替国家着想,让国家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改革是不断深化的,在新常态之下,国家必然会审时度势,让补贴更细致,更到位,咱们也要权力支持改革,有能力的,多出力;不种地的,也不要占国家的便宜。
正所谓,农业补贴很全面,细致程度要改善。推进改革新常态,政策优化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