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一到霜降,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我国有很多关于霜降的农谚,其中有句农谚是“最怕霜降晴”。那么,为什么说“最怕霜降晴”?霜降有哪些传统习俗?
一、为什么说“最怕霜降晴”?
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霜降这天如果是晴天,预示着当年的冬季可能会是暖冬,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暖冬意味着气温偏高,降雪量减少,对于越冬农作物比如小麦、油菜等的生长来说是有一定的危害的,会使其在年前出现旺长的情况,无法安全越冬;还可能导致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加,来年可能爆发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此外,暖冬还预示着来年可能会出现春旱和“倒春寒”的天气,不利于作物的返青生长。
二、霜降有哪些传统习俗?
霜降有赏菊、吃柿子、送芋鬼、登高远眺、进补等传统习俗。
1、赏菊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2、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当地人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3、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4、登高远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5、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会吃鸭子;在广西玉林地区,霜降这天会吃牛肉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总结:为什么说“最怕霜降晴”,因为这意味着当年是个暖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易滋生病虫害,来年还可能出现春旱和“倒春寒”天气。在霜降这天,有赏菊、吃柿子、送芋鬼、登高远眺、进补等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