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黔在线
“真没想到我把土地租出去后,每个月还能从这块土地上再挣2000多元。”在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侦查村民组,村民邹书群高兴地说道,他家有5亩多土地,一家苗圃公司在他们村建起了苗圃基地,他以每亩600元把地全部租出去,收入3000余元。“没了地”的他就在基地里打工,帮助公司除草、栽苗、施肥、守护苗木等,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土地,农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来源于他们从土地中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同样,通过土地流转,汇川区董公寺镇的杨梅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到1万多亩的规模,成为董公寺镇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该镇还通过土地流转为企业提供厂房用地,引进企业生产加工杨梅酒,不仅消化了大量杨梅,促进杨梅的产业化经营,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劳务收入。据该镇金星村支书郑光德介绍:“以前杨梅每斤只能卖6到8元,而且不易储藏,现在这家杨梅酒生产企业入驻后,既解决了储藏问题,而且杨梅每斤卖到了10元,同时又给村民带来了20多个就业岗位。”
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农业大县遵义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县2012年多种土地流转模式直接助农增收5000余万元,土地流转综合收益更是高达8亿元以上,而且也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在土地承包到户的政策背景下,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已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把土地集中起来,通过规模种植,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才能发展和壮大农业,才能搞活农村经济。”一位长期关注山区农业发展的专家分析道,规模太小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瓶颈,也是山区农业所面临和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遵义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但是该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均高于全省。其中,辣椒种植面积55万亩,占全省的20%;烤烟17万亩,产量33万担,全省30万担以上的县仅有4个;蔬菜48万亩,占全省的20%;粮食总产63万吨,是我省荣获国务院表彰的产粮大县。遵义县农业取得的上述发展跟近些年来该县推进和规范土地流转有着必然甚至是因果的联系。
“通过土地流转,该县把零散、闲置的土地向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和企业集中,创建了一个又一个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和加快了该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据遵义县农牧局局长王健介绍,该县2012年流转土地19.5万亩,比2011年增长8.9%,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9.8%,涉及8.2万余农户,占全县农户的32.4%,集中经营达12.9万亩,涉及大户、专业合作社及企业478个。
“从土地流转的活跃程度,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据负责全市土地流转工作的遵义市农经站站长纪勇介绍,早在指导我国土地流转工作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出台的当年,我省土地流转中心凤冈县土地流转中心便挂牌成立。随后,贵州嘉禾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凤冈县新建乡、龙泉镇流转土地5000亩发展茶叶,成为遵义市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宗土地流转。
据遵义市农经站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该市耕地流转面积2004年是37.3万亩,2005年42万亩,2006年46万亩,2007年56万亩,2008年达79.17万亩,2009年达到82.73万亩,约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5.6%。而与此同时,2009年全省流转面积为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同期全国的流转面积为1.5亿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2%。
15.6%的流转率,农业大市遵义市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活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2012年遵义市流转土地107万亩,流转率更是高达19.3%。
近八年来,遵义市通过实施“六个一百”、“七个一百”、“八大产业”、“853工程”等一系列农业发展战略,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向八大产业集中,使土地在流转中获得生机和活力,创建了茶叶、辣椒、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了该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农业大市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中,2012年,该市茶园面积达到141.78万亩,种植辣椒176.1万亩,种植蔬菜224万亩,种植高粱93.8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2.03万亩,干鲜果面积达到129.09万亩。
土地流转已成为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太小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给农民和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产业效应也正在逐步凸显。“遵义市‘八大农业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土地流转形式,摸索和推行土地委托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先股后转等方式,加快土地向园区经营主体有序流转,让每一分土地产生最大效益。目前,遵义市19个省级农业园区土地流转面积12.1万亩,流转率近40%。”遵义市农委主任罗绍怀说,随着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遵义市的土地流转将更加活跃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