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豫政文[2024]49号),全省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我市首家获批应用。下面带来2024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哪些新规划?
一、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为进一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规划》按照“数、线、图”一致要求,将耕地保有量166.29万亩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7.98万亩带位置、带坐标分解至各县(区),作为规划期内必须严守的红线任务。同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从严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和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规划期内通过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提升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35年,我市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2、保育重要生态空间
《规划》构建“一屏三廊多区块”的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4.55平方公里,推进南太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打造沿淇河、南水北调中线和卫河(大运河)水脉生态廊道,将鹤壁淇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淇县黄洞地方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管控,通过《规划》实施,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山水相望、林河相间。
3、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规划》构建“一体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44.1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先行区和鹤淇一体化城镇发展核心,以老城区、浚县为城镇发展副中心,以中心镇和一般镇等新型城镇为支点,促进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心城区构建山城融合、城水相依、花园环绕、新老共荣的空间结构,通过蓝绿格局、绿道体系构建,将“淇水太行、城水相依”自然生态融入城市,实现“满城樱花、银杏绣城、处处竹园、绿满鹤壁”。
4、统筹公共设施布局
按照空间规划提出的思路和目标要求,我市推动从带状延绵、点状离散向“一体两翼引领,特色节点支撑”的网络化、层次分明的城镇格局转变,建立“中心城区—副中心—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全域城乡体系。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社区(村庄)级”多层级、全覆盖的设施服务体系,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化,建设全龄友好城市,打造高品质城乡生活空间,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规划期内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到203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8%,城市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带动、协调联动能力持续提升;以太行山、淇河和大运河为载体,结合全域旅游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5、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振兴,规划先行。《规划》把转型发展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集约高效布局产业空间,重点保障“四优三新”用地需求,落实“4+2”开发区体系建设要求,优化用地布局,明确各开发区内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60%,中心城区范围内划定工业用地红线比例达到30%。通过科学布局产业空间,推动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升级,促使“互联网++”、电子商务、休闲旅游、新型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实现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优化。
近期,鹤壁市的重点工作是将市级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规划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空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同时,加快推进县级和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和入库工作。在全面推进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高标准做好城市片区、重点区域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统筹研究。深化详细规划编制,在‘单元+街坊’控规编制上先行先试,形成‘鹤壁特色’。统筹推进全市和美乡村计划‘1060’工程等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打造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的‘鹤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