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4月8日,北京公布了今年的国有土地供应计划。今年住宅用地将供应1650公顷,其中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800公顷,商品住宅用地850公顷。
该计划公布的第二天,北京土地市场迎来“国五条”细则落地后的“首拍”。结果,位于石景山的原北京弹簧厂地块竞价超过130轮,以174%的溢价率成交。紧接着在4月10日,通州台湖一地块招标出让,9家房企争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这两次土地出让来看,虽然有楼市调控的升级,但房企在土地市场的饥饿状态并未根本改变,依然嗷嗷待哺。
其实,对照去年北京土地市场供应情况,就不难理解眼下土地市场的“供不应求”。2012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为850公顷,实际完成只有276公顷,完成率不到三分之一。而这已经是北京连续两年没有完成商品住宅供地任务。虽然调控一直强调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应,但2012年的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同比缩水明显(2011年北京商品住宅供地计划是1220公顷),而在计划业已缩水的前提下,实际完成情况又再度缩水。如此一来,土地需求累加到今年,房企的饥饿程度可想而知。
去年,有人约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不会在今年3月出现上涨,如今已经认输。而任志强在去年之所以看涨,主要就是基于土地供应、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等数据的回落。
在北京,目前全市新房可售存量只有6.3万套,已经是一个低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期会不止一次出现“日光盘”。几千人抢几百套房源,难道是偶然的吗?
土地供应,要有计划,更要有完成。没有充足的面粉供应,增加面包的供应量只能是一句空谈。而供应不足,只会增加完成房价控制目标的难度。
在切实增加供应量的同时,土地市场的价格也应该引起关注。例如刚刚成交的石景山地块,该地块曾在2月流标。当时招标底价为4.02亿元,一个多月后再度入市,底价涨了2300万元。在北京明确楼盘不得明显涨价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限制地价上涨?这更考验着调控的诚意与智慧。
国务院办公厅在日前发布的《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土地供应作为稳定房价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有考核问责制度,避免再被诟病。任志强日前在博鳌论坛上就表示,没有完成供地计划也没问责,所以“永远不会完成任务”。这值得引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