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许多省市的中小学校渐渐刮起了教师队伍改革之风,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那么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是什么意思?哪两类教师将被清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是什么意思?
据政策消息,所谓“教师退出机制”,指的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后,对不符合所在岗位的教师进行整治和规范。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
一是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
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
二是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
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不过,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两种类型的“退出”中,前者的数量要比后者的数量多,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必然是极少数。
二、哪两类教师将被清退?
正常情况下,最严重的情形才会对教师进行解聘清退,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错误,也不会沦落到“清退”的命运,不过有两类教师是清退的主要目标。
第一类是存在严重的失德行为,对教师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的教师,比如教师出现了不正当的言行、体罚等严重行为,这些都是教师明令禁止的,一旦触碰就会被踢出教师队伍,这也是为学生负责任。
第二类是挂职不干活、吃空饷的老师,这些教师是明显的“占坑不拉屎”,享受着一线教师的好福利,但却从未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占据了年轻教师渴望的编制,这些人理应被清退出去,给真正优秀的教育人才腾地方。
其实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像教学能力不过关的老师也会面临被清退的命运,只不过这类老师考核不会太严格,清退数量也不会太多,只要能够用心去提升也是不会丢掉饭碗的。
以上就是有关教师退出机制的介绍,希望能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