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制定企业、人才、项目、用地等方面政策举措,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文化引领、产业带动。
二是农民主体、多方参与。
三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四是科学规划、特色发展。
八个重点领域
1、创意设计赋能
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平台、工作室及设计师向乡村拓展业务、落地经营,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创意设计服务。
2、演出产业赋能
要依托各类演出机构,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演出项目、培养乡村演出队伍,发展提升乡村舞蹈、戏剧、曲艺、游艺、杂技等业态。
3、音乐产业赋能
鼓励音乐工作者和各类音乐组织参与对乡村传统音乐的创编、提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发展乐器制造、音乐培训、互动体验等复合型业态,以及音乐节音乐会、音乐园区(基地)等特色项目。
4、美术产业赋能
发挥美术工作者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乡村地区美术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农民画师、雕塑师等人才的创作水平,加强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推动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
5、手工艺赋能
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推动纺染织绣、金属锻造、传统建筑营造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6、数字文化赋能
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发挥优势,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文化产品,规划开发相关体验项目,带动乡村文化传播展示消费、地域品牌形象塑造、特色农产品销售。
7、其他文化产业赋能
具体包括推动乡村茶、中医药、美食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特色文化制造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节庆会展活动,推动优秀农业文化展示区建设,运营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节展等。
8、文旅融合赋能
在具体举措上,提出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全面推进“创意下乡”,等等。
四个政策举措
1、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支持各地培育和引进骨干文化企业,推广“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建立完善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企业库,支持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企业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院校和研究机构作用,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积极性,鼓励各地探索建立有效人才制度,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队伍。
3、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
一是注重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注重开发性金融服务保障;三是鼓励各地创新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
4、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
一是强调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二是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用地保障;三是依法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用地进行分类管理;四是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新方式;五是推动科学合理使用集体建设用地。